一年级教案模板精选8篇
通过集体合作的教案,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习,增强合作意识,教案不仅是教学的框架,也是教师反思课堂实践的基础,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教案模板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教案模板篇1
一、教学内容:
1、聆听《三只小猪》
2、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 表演《动物说话》
2、 乐器伴奏《我有一只小羊羔》
二、教学总目标: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像中的动物神态。
4.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5.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三、教材分析:
1.轻音乐《三只小猪》
外国器乐曲《三只小猪》是由一支轻音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不乏谐谑,勾画了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乐曲在小猪的叫声中拉开序幕,在电子琴轻轻的主和弦的伴奏下,小猪柔和地欢叫着,短笛奏出了一条欢快、跳跃的旋律。音乐声中,小猪似乎很内行地在弱拍上应和着。接下来弦乐以小提琴齐奏出第二条风格不同的旋律。电子琴接着奏出了第三条旋律,好像小猪们欢乐的舞蹈。小提琴又齐奏出第二主题,在小猪的叫声中结束。
2.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音乐开始,首先由中提琴奏出的长音和小提琴奏出的碎弓音,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丽幽静的景色,在弦乐柔美的音响衬托下,竹笛吹出一段节奏自由的旋律,其音调清新,色彩明亮。接着音乐出现了轻快跳跃的旋律,经过两小节的过门,引出了一段活泼明快的曲调。单簧管吹出了4小节呆板、滑稽、憨厚的节奏音型,好像两只小熊猫摇晃着胖乎乎的身体在抬水。接着乐队奏出快速的下行跳进的旋律,仿佛是小熊猫急促走进商店的步态,加上最后竖琴的刮奏,形象地表现了小熊猫一溜烟似地走进了商店柜台,开始接待来买东西的顾客。
3.歌曲《动物说话》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花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最后8小节尾奏多采用16分音符的节奏和断音奏法,使小动物的形象得到补充,歌曲显得丰满完整。是一首便于表演的儿童歌曲,很有趣味。
四、教学重点:
1、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1、 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2、 认识木鱼、碰钟,学习演奏方法。
五、教学难点:
歌曲演唱与间奏表演的连接。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2、 欣赏《三只小猪》,自编动作表演。
3、 聆听《我有一只小羊羔》,学习碰铃的演奏方法。
教学上限:
1、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2、 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下限:
1、 感受乐曲的意境和情景,能跟着音乐表演。
2、 学会用碰铃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1、《快乐的小熊猫》欣赏带
2、《三只小猪》欣赏带
3、《我有一只小羊羔》歌曲范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1、 今天,刘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聆听着《快乐的小熊猫》中表现早晨的音乐片段轻轻地走进教室。
2、 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说说)
3、 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悄悄地说给老师听)(欣赏1)
4、 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随熊猫主题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聆听《我有一只小羊羔》,学习碰铃的演奏方法。
1、 第二位动物演员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聆听歌曲)
2、 演员是谁?(回答)小羊羔唱歌可好听了,我们一起来学学。(用“咩”模唱“3—|3—|2—|3—|3—|3—|2
—|1—||”的旋律,然后为歌曲伴唱。
3、 我们来给小羊羔的歌声配上伴奏。
出示碰铃——认识——演奏方法——模拟演奏(集体)——实物演奏(按小组)
4、 歌曲演唱(会唱的小朋友)、伴唱、伴奏合成。
三、欣赏《三只小猪》
1、 下面的节目更有趣,演员是小猪三兄弟。这三只小猪是什么样子的呢?仔细地听(仔细聆听,悄悄地说)
2、 说说自己想象中的三只小猪的样子和小猪的表演(个别表演)
3、 模仿小猪的动作:扭着身子走路、翘鼻子、大耳朵扇风
4、 学小猪走走(听老师提示按小组表演:1、3组,2、4组,5组)
5、动物音乐会的节目真精彩,下一次课我们再来欣赏。
一年级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解,知道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提高学生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重要性。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方法。学会本领,化险为夷。提高学生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3、学习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1、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师:看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场面?有什么感受?(指名后小组交流。)
2、展示另一图片,图中一个男孩子以矫健身手,协助森林中动物们从容逃离森林火场等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值得探讨问题,采用指名、小组合作或者同桌交流等方式反馈。如:
(1)为什么会发生森林火灾?
(2)图片中有几种动物?他们有哪些不同神情?
(3)那个男孩是怎么样协助动物们逃生?
3、小结:是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如此美丽,但又是如此脆弱。我们要珍惜宝贵生命,提高防火意识,象图片中英勇男孩一样掌握一些自救逃生方法。
(二)引导研读,归纳整理。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火”书籍、期刊、报刊杂志等,并加以研读。
2、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出自己收集到资料,并制作成防火手册或编一份防火宣传手抄报。如:“火”可怕,“火”预防,灭“火”方法,逃生常识及发生火灾时如何拨打求助电话。
(三)竞赛活动,游戏激趣。(设立主持人,四小组记分比赛。)
1、抢答题。(老师提供部分问题,学生可适当补充。)
(1)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引起火灾?
(2)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拨打什么电话号码?
(3)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4)电话报警时要注意报清、报全哪些信息?
(5)列举几种逃生方法。如: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等。
2、判断题。(学生也可补充题目。)
(1)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
(2)有一天,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到某山林去野炊。
(3)报警时报警人姓名和电话号码可以不说明。
(4)发生火灾时,不要盲目开窗开门,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尤其是口鼻部。
(5)家用电器起火,应马上关掉电源开关,千万不要往电器上泼水。
3、游戏:编一编防火拍手歌。
4、运用自己已经掌握各种灭火设备知识及灭火方法,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
5、引领学生在校园内考察逃生路线,并制作逃生路线图和逃生路标。评选出最佳路线图加以记分。
一年级教案模板篇3
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2、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a、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3、做一做
a、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b、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c、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d、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年级教案模板篇4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二册p22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数在不同的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2、对生活中的数有一定的认识。
3、能用数来表达,交流。
4、对数的多少能有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1、糖,花生米,黄豆,枣子若干,盆三个,表格一张。
2、相关信息。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我们认识的数和数做做游戏。
1、学生说数。
(1)示范: (课件)
(2)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
小结:用数可以说清楚许多事情。
(3)在小朋友说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同学都说到了* 这个数,请说到 *的同学再说一遍。
小结:同样的`一个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2、老师说数
(1)鞋子:从鞋号中你们知道谁的鞋最大,谁的鞋最小吗?
(2)门票:这是宜兴三洞的票价,看了这三个不同的价格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从不同的数中我们看到了同一类事物之间的差别!
3、说年龄,填表。
我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1)请五个小朋友汇报自己和家人的年龄。
(2)仔细观察这五个小朋友的年龄。你能来说一说,我们自己的年龄大概是几岁吗?
(3)说说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年龄大概是多少岁?
(4)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爷爷奶奶年龄。
(5)小明要考考大家了,先让我们找到小明家白云路84号。
小明的家人中,今年64岁的,可能是谁?
(6)猜一猜杨老师的年龄,怎么样?
小结过渡:小朋友,通过刚刚的说数,我们对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和数做个游戏。
二、猜一猜
1、明确规则。
2、活动开始。
(1)抓糖:请几组汇报。
怎么会抓得有多有少?(手有大小,抓得有松紧。)
(2)抓花生:猜猜看同样是1号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花生米大约会有多少粒?
猜得对不对?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按刚才的分工来完成抓花生的活动。 (指导填表)。
猜
数
猜
数
(3)抓黄豆:猜一猜抓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数一数。
黄豆比较多。怎样数可以又对又快?
继续按分工完成,填好表格。
3、汇总5组的数据,看着表格中的数据讨论。
(1)这种类型的糖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大约可以抓多少?花生米呢?黄豆呢?
(2)看看上面的图再看看表格中的数对照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4、展示一颗红枣,估计可能会抓多少颗?
为什么?
5、引导学生一起小结:看来同样的手去抓不同的东西,东西越大,抓的个数就越少,东西越小,抓的个数就越大。要使猜得与实际比较接近,得仔细观察,多多思考。
6、其实刚才同学们的猜也可以说是估计,这是一项本领,不光抓花生、抓黄豆的时候要用到估计,平时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计。(举例)
三、总结(略)
四、数一数
(1)快下课了,美丽的校园在召唤我们,你看已经有小朋友走向了校园数数了!(看课件)
(2)小朋友,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数的呢?
就让我们奔向校园的怀抱,出去数一数吧!
一年级教案模板篇5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 27-940-4 37+10
60-40 38+656+4 40+28
2.按要求摆圆.
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 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 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 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问: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
还是黄花多?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9-6=3(朵)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
②分析问: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思考: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1.看图回答.(投影片)
(1)△和○比较,谁多谁少?
(2)○的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3)和△同样多的有几个?比△多的有几个?
(4)○比△多2个,还可以怎样说?(○比△多2个,也就是△比○少2个)
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少”和“少几”是什么意思.
例 有红花8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
①师:从图上可以知道哪种花多?从题目上看,你根据哪个条件知道红花多?
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黄花多的部分.
师: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
(3)解答.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黄花比红花少3朵,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从8朵红花中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3朵,剩下的就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
乙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黄花和红花同样多都是8朵,再去掉黄花比红花少的3朵,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答:黄花有5朵.
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还可以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4)归纳.
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5)巩固.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3)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
2.看图列式计算.
3.按要求补充条件使应用题完整,再解答.
公园里有松树25棵,________,有柳树多少棵?
(1)补充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柳树________棵.
(2)补充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柳树_________棵.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多”和“多几”是什么意思.
例 :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和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红花只是3朵吗?
(3)解答.要求红花有多少朵用什么方法解答? 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提高练习.
(1)看图编题:
(2)小明做8朵花,小红比小明多做4朵,________?(先补充问题,再解答)
(3)有小白兔6只,________,小黑免有多少只?(根据算式口头补充缺少的条件,再解答.)
6+□=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一年级教案模板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78-p79。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教具、学具: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课件、10根磁性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0~10,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
生按要求数数
师: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板书课题:认识11-20)
二、动手操作
1.认识十
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师摆在黑板上)
师:你摆了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10个一根是几根呀?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举着一捆小棒):那这一捆表示几个十呢?请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师:下面我们拆开一捆,再一起来数一数。
师边在黑板上贴拆开的小棒,生边数:1,2。
师:这2是2个?(2个一)再来1个一是?(3个一)继续!(4个一,5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可以捆成一捆。(师在黑板上贴一捆小棒)
师:那么几个一是1个十呢?(板书:( )个一是1个十)也就是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板书:1个十里有( )个一)
三、摆一摆、说一说
1.动手摆一摆
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
2.学生介绍摆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总结
四、深化认识
1.借助小棒说摆法
师: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11怎么摆的?为什么表示11?13怎么摆的?是表示13吗?
生说摆法,师贴小棒图
2.直接说摆法
师: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15怎么摆?18呢?
生说摆法,师贴图
师:那20又该怎么摆呢?(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个十是20,20里有( )个十)
反馈:学生提问,学生答
五、巩固练习
1.抓一抓,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2.11~20数的顺序
师: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呢!瞧!这是直尺,看着尺子上的'数读一渎。(生从0读到10时停顿一下再继续读)12的后面是多少?18的前面是多少?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10离13近还是17离13近?(师讲解原因)
3.数一数
师:如果没有直尺,你还会数吗?老师说第一个数,你们开火车接着数。(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估一估
(1)雨伞图
这里有一幅雨伞图,图一出来你就要立刻估计出伞有多少把,看谁的眼力最准。(师出示图,学生估计)
提问:要想知道有多少把伞,只要怎样就行了?(数一数)
介绍方法: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把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电脑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把伞?你估计对了吗?
(2)草莓图
还有一幅草莓图,你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个草莓,比一比这次淮的眼力准!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数数有多少个。
展示学生的方法,表扬估计对的小朋友
5.生活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张图片,读一读这些图上面的数。(师出示图)
(1)绿灯(图1)
提问: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标?(激发兴趣,并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教育)
这里的19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绿灯会显示多少呢?(如出现20,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等红绿灯的情景)
(2)公交站牌(图2)
提问:在哪见过?(公交站台)经过莫愁路的有哪些车?
(3)米袋(图3)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里的千克是表示有多重的单位。
(4)电梯图(图4)
提问:这是哪儿?思考:如果你在5楼,你想去15楼,电梯是往上还是往下呢?如果想到1楼,电梯往哪?
六、总结延伸
课后延伸: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呢,课后请大家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并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一年级教案模板篇7
(一)
第一课时bpmf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单元(出示课题:字与拼音(二)。(齐读课题)
2、老是这儿有一些字母,请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出示:āóēǐūǚ)
3、刚才你们读的都是韵母,从这节课起,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字母,它们都是声母。(板书:声母,学说“声母”一词)
4、学会了声母,我们就能学拼音节了。汉语拼音中声母又23个,他们的发音又轻又短,今天我们就先学前4个。
二学习b,练习b的拼音
1、小朋友看看书上26页的黄色方框里有几幅图几个声母?(4幅图4个声母)先看第一幅图,谁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丁丁在听广播)
2、(出示:b)这个声母的发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的轻一点短一点。(师范读,学生跟读)
3、多种形式炼读。
4、出示:b-ā-bā当声母b和韵母a在一起时组成了一个音节。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比较哪一个音读的轻,哪一个音读的重。
5、前面一个音读的又轻又短,后面一个音又重又响,而且拼读速度要快,这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6、多种形式练习拼读,认识汉字“八”。
7、多种形式练习拼读ba的四声。
三、p的拼音
5、观察图画,看看上面是谁,在干吗?并猜一猜这个字母的`读音。
6、那一位小朋友能试一试?
7、师生共同交流。(指名说,老师正音)
四、自学m、f
1、下面两个声母,小朋友借助书上的图猜一猜它们读什么?自己练习它们的发音和拼音。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说。(2)师正音。(3)多种形式的读。
五、复习巩固,了解标调
1、指名读黑板上的读音。
2、仔细观察每个音节,说说声调都标在谁的头上。
3、师带读课文。
4、练习。
b-ǐ-bǐm-ó-móp-í-pí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4个声母以及它们的拼音,大家学的都很认真,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4各声母,相信你一定会学的更棒。
一年级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
师:课件(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发现方法
1、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介绍新朋友
(六)讲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