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读后感5篇
读后感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引发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美学表达和审美体验的思考和感受,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心使命》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心使命》读后感篇1
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的情感之根,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
作为一名公务员,在日常执法工作中要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中国的事业,中国的富强也在呼唤一大批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苦干实干,富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优秀人才。只有勤奋学习的人,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式,紧跟新时代,承担起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未来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未来教育将是终生教育。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时代在呼唤知识,呼唤人才。
《初心使命》读后感篇2
一、使命意识体现红色文化专栏的温度
所谓宣传有温度,就是要接地气,密切联系实际。作为党校主办的期刊,将红色文化专栏做出党校的风格与特色,融入党校的实践与亮点,才能确保宣传有温度。因此,在设计“党性教育基地巡礼”栏目时,刊物充分考虑了自身定位与现实基础。
服务主业主课
坚持问题导向
理论是为了现实服务,一切脱离了现实基础的研究都缺乏动力源。红色文化专栏只有找准现实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增强理论诠释的生动性。当前,“党性教育”学什么、怎么学,“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党性教育”的突出问题和对策等,都成了专家学者、党的工作者聚焦的重点问题。实践中,在干部教育的各个主体班次中设计好“党性教育”专题内容,不仅涉及教学部门制定教学方案,还需要授课老师、学员处根据学员实际完善“党性教育”专题的内容与形式。这里面大有内容可为,大有文章可做。因此,“党性教育基地巡礼”的栏目选题呼应了现实问题需求。
展示创新成果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党校期刊作为党校的“学术窗口”和“学术名片”,是党校传播学术思想的平台和对外学术交流的桥梁。因此,党校期刊的红色文化专栏更要注重示范引领作用,将基层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通过栏目展示出来。当前,一些党校建立了专门的党性教育研究中心,一些党校建立了党性教育实训室、现场教学基地等,还有一些革命根据地在党性教育中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探索与创新为“党性教育基地巡礼”的栏目开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初心本色构筑红色文化专栏的深度
栏目定位是前提,内容设计是核心,也是红色文化专栏是否具有深度的关键要素。红色文化专栏的设计绝不单单是一个栏目的名称,还要进一步思考、准备栏目的具体内容和稿件来源。
针对当前党性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积累的经验,“党性教育基地巡礼”栏目的框架设定为“1+2+3”的方针,争取解决问题、突出亮点、打造精品。具体地说,就是围绕一条主线“红色资源”,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或是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发源地,以红色资源作为党性教育的活教材。这些根据地蕴藏着大量的精神宝库,闪烁着党的建设过程中的智慧,是党性教育基地的最重要的来源根基。同时,依托“回顾历史、展示当下”两个基本点,一方面重温革命根据地当年的感人故事和事迹,深刻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另一方面,致力于展示当前各地利用红色资源创新党性教育的亮点。此外,注重“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组稿方向。多方面既包括当地政府、党校等机构,也可以有革命前辈或其后代等代表人物;多层次既要有领导、专家,也要考虑一线工作者志愿者等;多形式既要有传统的理论探索、实践心得,也可以加入图文宣传、人物故事等内容。
通过“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三个组稿方向”的确立,树立“党性教育基地巡礼”特色栏目的基本框架。这样的设计,既考虑历史,又把握当下,更着眼未来。既有大量素材的论证,又有实际工作的创新。既能满足读者、学员了解党性教育内容的渴求,又可以着力传播党的音,不断挖掘红色文化专栏的深度和广度。
三、实践优化提升红色文化专栏的效度
目前,“党性教育基地巡礼”栏目围绕上海一大会址、福建古田、安徽金寨、江西井冈山、河北西柏坡、贵州遵义等,陆续刊发了专题稿件。在组稿、编发的实践过程中,编辑与作者有效的沟通交流,提炼了稿件亮点,提升了红色文化专栏的效度。
《初心使命》读后感篇3
《初心使命》读后感篇4
《初心使命》读后感篇5
今年4月底,我有幸参加了省委组织部在铜川召开的陕西省选调生专题培训班。还记得,在培训开班式上,照金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耀东同志是这样形容选调生的,他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从一流985、211的大学选拔出来的人才,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豪不夸张的说,我个人听完张书记的发言后,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张书记的话字字珠玑,每一句都充满了对选调生的厚望,确实,作为一名选调生,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自身职责,从认识上找准自身定位。
一是要志存高远。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中才不会消失,作为选调生应该把我们的个人理想、价值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时代的追求结合起来,应该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建设新农村作为我们的理想与追求,将选调当作人生的事业而非职业来对待,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珍惜在基层锻炼的机会,才能更加积极地发挥出我们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提高我们在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与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二是要抵制诱惑。理想的实现是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始终保持铁杵磨针的耐心与锲而不舍的决心。通过选调生这个光荣的平台,我们更应该有“在其位谋其政”的思想觉悟,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牢记为基层服务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勇于去挑战去克服。不论身处什么境地、面临何种诱惑,都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岗位,“权”只是为人民务的一种工具。正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权力、利益所迷惑,时刻保持选调生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负使命、不负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