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2024-05-20 13:10:57 分类:学生总结

为了能够写出有启发性的读后感,需要对所读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的感受和体验,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亮读后感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亮读后感优秀7篇

月亮读后感篇1

一位亲爱的书友,她以辩证的态度,和我讨论这本书,她认为精神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当然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感谢她吐露心声,对我敞开心扉,让我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月亮与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这样想的',月亮代表灵魂,六便士代表物质。怎样你才会抬头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弯腰去捡六便士,当然是精神达到一定高度,物质也有一定保障,这才成为可能。有些人满脑子的指梦为马,浪迹天涯,用我爸的话来说,就是特么吃饱撑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说我想怎样怎样。毕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质极其匮乏,追求物质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满脑子都是浪迹天涯,估计我早饿死了[偷笑]

这两个的追求,就像计划生育一样,要宏观的去看待,有些国家鼓励早生多生,我们国家就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为什么会有差异性,就是目前那种对发展更有利。

在这个物质充盈的时代,很多人有了所谓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寻找自己,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社会,我鼓励人们这样做。倘若社会大都是一堆这样追求的人,一些读书人就会倡导追求物质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优秀作品里去注入倡导超越当时社会状态的人。没有人能说那种好,那种坏,就是作者的观点去引领我们思考。就像计划生育,我国是为了降低人口生长,一些国家是提高人口。

总之缺啥补啥吧!我目前的状态,会抬头看看月光,也会弯腰捡起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饿死一样。

月亮读后感篇2

这本书给我太多的震撼了,压的我踹不过气来。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这是使我相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理学家。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喜爱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太过平淡。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出去去了巴黎,抛弃了令外人羡慕的事业和生活。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原因时,人们发现的事实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个个身份,一个个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将你困在生活这个大牢笼里,挣脱不得。思特里克兰德却在做减法。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了。

毛姆在书中这样写到:“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和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熟稔的一样。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一个终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在小说行将结尾之即,他又借布吕诺船长之口说出:“思特里克兰德好像一个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一块圣地”。毛姆在书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场景,丛林、椰子树、土人、古老风俗,妻子埃塔;在蛮荒乐园里终老,在棕榈树间漫步、作画,美无处不在。在那里,常识和道德失去价值,和谐不必刻意维持,人们无需社会规则,一切油然而生。但最终这一场景还是在主人公患麻风病惨死后被付之一炬,不复再现。

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查尔斯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

毛姆是讲故事的好手,其实挺无聊简单的事也被他讲得高潮迭起,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显得很有内容。说起来大段的内容是他自己在说,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夹杂了各种心理哲学社会的描写,但仍然不失有趣。

这部书的悲剧在于月亮与六便士无法兼得,为什么无法兼得?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又因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三观,不同的三观造就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话语会把另外角度的人逼疯。这也许真不是人的错。也许看到了这一点,如今的人本主义开始繁盛起来。这是一个缺乏理性的时代,先学会如何理性吧。少些道德审判,道德评价。

这本书有很多我想要分享的句子。“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查尔斯用他的一生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还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应该是能照亮你内心的追寻之路。

读后我明白了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月亮读后感篇3

这本书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去看完,不过我在前两个月加三星期都在划水,在最后一个星期的时候才静下心把这书看完。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阅读前期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自己真的不懂什么英国幽默又或者自己思维层次还不够深,无法将书里面两种甚至多种的价值观有很好的区分,导致前期后期出现了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不过在知乎里面也有看很多人对于这本书的分析,勉勉强强也能梳理一点东西。

一、 爱情

关于爱情,我就不提斯特克里兰这个无情的人了,即使他在我下面文字中会有些许描述,但是在语言镜头中,下面的主角不是他。斯特克利兰一生大概有三位女子,三段情,而在我看来前两位爱的并不是斯特克里兰这一个人,她们爱的更多是自己。特别是第一任,爱的就是她的幻想,一旦轨道偏移,就想着去改变真人,这是一件特别可笑的事情。爱一个人更多的是包容,不仅能包容好的也能包容坏的,像是爱塔一样,不去过多打扰,给足了彼此空间,让爱的那个人活得更像他自己。在看知乎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觉得特别有道理:

感情易在日久生情,难在小心经营。

有感觉无感情,最终不过是,开始时,适逢其会,分开时,天各一方。(第一任)

有感情无感觉,最终不过是,在一起时心意难平,分开时又决议难定。(第二任)

这也是为什么斯特克里兰在面对爱塔恳求——留下在他身边照顾,他会心软。文中这样描述:

“如果别人选择离开,让他们走好了,可是我不会离开你的,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如果你离开了我,我会吊死在屋后的那棵大树上,我对上帝发誓,我说到做到。”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有种不屈不饶的倔强劲。她已经不是那个驯服、软弱的土著小姑娘,而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女人,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无论你去哪,我都跟着你。”

片刻之间,斯特克里兰的铁石心肠被动摇和软化,眼睛里含着泪,慢慢地顺着脸颊流下……

二、 梦想无高低贵贱

有的人想一生顺顺遂遂,偏安一隅而知足常乐;有的人想突破自我,渴望直面生活的崎岖。两种生活,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是两种不同的选择,无好无坏。做自己想做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无人能去评判是非。

生活有许许多多的意难平,如果自己能在20岁前、(30岁40岁都没有问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过怎么样的生活,想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能像斯特克里兰那样洒脱其实真的就够了。与其碌碌终身,不如活着像他一样明明白白。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他,这也是他的伟大之处。

他的勇气,“包含着对自己一直道德体系的抛弃,包含对他们责任的否定,包含对别人伤害的不屑(这是我不喜欢他的一点),这种内心的纠结,远远大于了物质的贫瘠。”

三、 对于梦想的态度

之前在打辩论赛的时候,因为没有对梦想进行深入解刨而输掉了比赛。师兄说的很对,梦想是可以让自己舍弃生命去追求的一个渴望,穷极一生都要去弄懂的,去实现的东西。像斯特克里兰在画画这个“魔鬼”的驱动下,舍弃手中的六便士,逃离英国,去巴黎追寻他的白月光。没错在追寻的过程中,是痛苦的,因为我们的努力无法可视化,我们无法得知我们已经走到了哪一步,所以我们才会说要放弃。但是我们忽视了一点,我们是因为热爱所以才要追逐它,当我们投入这件事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最大的报酬,能否被认可,收入是否同努力成正比都已经不重要了。

这读书笔记还真是草草收笔,只能说自己真的很弱,无法将心里面想要表达的说出来。其实这本书是我打完辩论后看完的,最后一场我是替别人上的,只有两天时间准备,关于梦想的。现在就挺后悔当初没有提早看完这本书吧,始终意难平,不过现在也挺好继续加油吧。

月亮读后感篇4

我很快发现有个奇怪的故事在她的朋友圈里流传。他们说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曾经去帝国大戏院[插图]看芭蕾舞剧,当时迷上了某个法国舞女,然后随着她去了巴黎。我搞不清这个故事是怎么传开的,但足够奇怪的是,它居然为斯特里克兰太太赢得了许多同情,同时也给她增添了不少的名望。这对她已经决定要开始的事业不无助益。

麦克安德鲁上校当初说她身无分文倒是没有夸大其词,她确实需要尽快赚钱养活她自己。她打算利用她和许多作家的`交情,于是片刻也不耽搁地学会了速记和打字。她的教养和学识使得人们以为她的效率可能会比普通打字员更高,而她的凄凉遭遇则让她更加受到顾客的欢迎。许多作家朋友答应把活都交给她,还不忘把她推荐给他们的朋友。

麦克安德鲁夫妇没有子女,生活又很优渥,所以承担了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斯特里克兰太太只要养活自己就可以。她把她的公寓租出去,家具也都卖掉。她在威斯敏斯特找了两个小房间安顿下来,重新面对世界。从她做事的效率那么高来看,她的事业肯定会大获成功。

月亮读后感篇5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天才画家的一生,由此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

开篇先简要描述了英国上流社会对艺术作品的追崇,然而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虚伪、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等秉性通过聚会、拍卖等形式展现无遗。随后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登场,出场方式却是相当的不起眼,典型的社会普通人民群众的形象,妻子贤惠,家庭和睦幸福。但一切皆是假象,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内心的追求是画画,完完全全被当时的社会已经家庭生活所束缚。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做出了抛妻弃子的决定。在此过程中,其自私、冷漠、无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人孓身来到法国后,过着凄苦无依的生活。这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之痛苦,追求艺术信念之坚定。

在法国,有位朋友叫戴尔克·施特略夫,极早便对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有着极高的评价。为此,不遗余力的帮他。然而,斯特里克兰德却忘恩负义,霸占其妻子,随后又弃如草芥,可以说的上是禽兽不如,但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也都是基于追求画画。由于与人结怨,主人公踏上了漂泊、乞讨的生活。最终在塔希提找到灵魂的归宿,精神的追求,并经人介绍,娶妻生子。

主人公之所以能在塔希提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是因为这里环境清幽,最接近大自然的状态。摆脱了世俗的一切困扰,又有自然环境的衬托,主人公内心追求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灵魂终于得以释放,精神得以解脱。可以集中心力进行艺术的创作。所作的画皆是展现自然、原始之美,却也附带着恐惧邪恶之意。既表现了内心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又揭示了人性丑陋罪恶的一面。

小说言语之间含有邪恶反讽之意,部分观点不表赞同。但值得欣赏的主题就是:人应该心怀理想,追求心灵的自由。正如文中的步吕诺船长所说,他和斯特里克兰德其实一样,都在追求美,只不过一个是艺术,一个是生活。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步吕诺船长的生活心态,积极乐观向上,追求生活的美。不论艰难困苦,始终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正所谓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月亮读后感篇6

前几天我读完了王一梅阿姨写的童话《鼹鼠的月亮河》,书中聪明、憨厚的主人公米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米加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鼹鼠,它全身漆黑,不像它的`爸爸妈妈和哥哥们那样有棕色发亮的毛。它大白天睡觉,并且不容易叫醒,晚上却喜欢在月光下幻想、思考问题。米加的爸爸是出色的挖掘专家,他每天带着孩子们练习挖掘,但米加却一点也不感兴趣,经常躲在草丛里睡觉。米加的爸爸为此很苦恼,但它认为:米加至少还是只鼹鼠,我们应该把它养大。

后来,米加为了帮好朋友尼里发明洗衣机,独自一个人去遥远的城市买零件。在城里,米加遇到了穷苦的魔术师咕哩咕,并且向他学习变魔术。在黑熊的剧院里,米加和咕哩咕表演了精彩的魔术,受到了大家的喜爱,米加成了魔术明星,还上了电视呢。

可是在一次表演中,咕哩咕失手了,他一不小心把米加变成了乌鸦坡的乌鸦。在乌鸦群中,米加对同伴善良、友好,遇到事情时又充满了智慧,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它。100天后,魔法自动解除了,米加变回原形,回到了月亮河,它用魔术师咕哩咕寄来的零件,组装成洗衣机送给了尼里,实现了发明洗衣机的愿望。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并且拿出实际行动来实现理想,实现的过程中要有桓心、毅力,不能轻易动摇、改变自己的理想。对待朋友要真诚、热心,这样无论你走到哪都会受人尊敬。

月亮读后感篇7

最近,我读了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这本书如一首悠扬的乐曲,在月光下轻轻奏响。我静静地聆听着,欣赏着,它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漾开去,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执着的信念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鼹鼠的工作是挖洞,但鼹鼠米加却是一只与众不同的鼹鼠,他不喜欢挖洞,不喜欢爸爸为他选择的人生道路,而是喜欢一些发明创造。米加为发明洗衣机历经了重重困难,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把困难一一克服了,最终发明了洗衣机。

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梦想的权利。一旦选定了目标,就要向着目标勇往直前。米加作为一只小小的鼹鼠,在追梦的道路上都能坚持不懈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米加比起来,我为自己感到愧疚。

我也曾经有过梦想,想让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为此,我也确实努力过,也有过一些小小的成功,但我却没能将它坚持下去,觉得太辛苦了。我总是自己为自己找借口:作业太多啦、学习太紧张啦、时间不够啦——看了米加的故事,我明白追梦的道路上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但只要跨过困难,后面的生活就会是多姿多彩的!不经历风雨,无缘见彩虹。没有汗水与心血的浇灌,成功的花朵又怎能绚烂开放?我要重拾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相信只有这样,我才会像米加一样,收获成功的果实!

《月亮读后感优秀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