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的英雄事迹6篇

时间:2024-08-12 14:10:03 分类:学生总结

事迹可以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通过写事迹,可以激励他人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张伯礼的英雄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张伯礼的英雄事迹6篇

张伯礼的英雄事迹篇1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护神、侗乡的好支书。从黎平县殡仪馆至县城西门出口10里长的街道两旁,万人空巷,人山人海,10万多人自发拉起一条条横幅,与舍己救人的英雄刘善平支书作最后的告别。

我是支书,我去! 刘善平同志没有豪言壮语,但他是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洪水猛兽中的勇士,他爱国爱家爱民,在大难当头却涌现出最美党员气概。

6月20日这天,天地哭泣,山河同恸,万物凄凉。黎平五开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男女老幼,前后挤不进人,首尾看不到头。他们噙着泪水,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别他们的好支书。

人们常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刘善平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书,一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当身上烙上人民公仆的印记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点一滴,把他对群众的爱、对群众的好诠释的淋漓尽致,他踏实、坚持、奉献,他苦了自己,甜了群众。

刘善平同志走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刘支书是为救人而牺牲的,我带儿子来学习英雄事迹,教育他从小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我敬佩刘支书的勇敢无私,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人,刘支书是个好人,我们村里的事都是他带头干,他从来不叫苦,可惜了,这么好的支书,就这么走了,群众万分悲痛纷纷道别。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尽管刘善平不幸英年早逝,但他却永远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怀念。因为,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永远会把他当亲人。在党中央要求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刘善平同志当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从刘善平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把刘善平同志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透,把刘善平同志忠心向党、真情为民、清正坦荡的精神转化到我们爱岗敬业的工作中去,让我们永远记住两学一做最美践行者,为灿烂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张伯礼的英雄事迹篇2

许帅同志作为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多年来如一日,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以‚民众之事无小事‛为己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视救助对象为亲人,真心实意帮救助对象办实事解难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政战线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年轻干部对党的忠诚、对民政事业的热爱、对服务对象的真情、对人生信念的追求。他带领全站职工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使安阳市救助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我们每一个人做了表率,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学习榜样,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许帅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何谓执着?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信念极强的渴望即为执着。

做好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不断重复地做好一件事。这就是执著。救助管理是许帅的工作,更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许帅把群众的利益扛在肩上,一路走来无怨无悔、痴心不改。为了工作,他经常忙得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只好泡方便面填肚子。即使后来病倒躺在病床上,他依然坚定说:‚等我病情稳定后,我会继续以squo;孺子牛squo;的精神,为民政事业作更大的贡献!‛许帅同志的事迹感染着我们民政的每一个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精髓,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责任和担当以许帅为榜样,坚定爱党报国信念,化忠诚为行动,把工作当事业,争做民政战线的孺子牛!

许帅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民政人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许帅同志多年来如一日,视救助对象为亲人,实实在在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这种为民情怀是他做好救助工作的根本。作为民政人,我们面对的是绝大部分弱势群体,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就是要以许帅同志为榜样,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比如在做慈善事业时,要始终以一颗慈善之心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即使天天加班,工作再累,也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们是在用心为民服务。

其次要爱岗敬业。许帅同志,20__年12月被确诊为胃癌后,仍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勇敢对抗病魔,坦然面对人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顽强坚守岗位,积极履职尽责。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民政工作是细活,是累活,我们要像他那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许帅无疑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代表,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合格的党员。民政系统的每一位都将以许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动力,见诸于行动,取信于民,为民服务。

张伯礼的英雄事迹篇3

7月24日上午,在抗疫期间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回到武汉,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参加武汉市中医医院挂牌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签约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结束后,张伯礼院士还将前往新冠疫情感染者中医康复中心。

在活动现场,张伯礼院士接受记者专访高兴地说:“现在的武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喜欢这个武汉。”张伯礼院士谈武汉经验对世界的贡献:我一直说,武汉人民是英雄人民,在这次疫情中武汉人民做出了牺牲,给全国人民总结了经验,也给世界人民总结了很多经验。

同时,他还预测了今年秋冬疫情的变化。未来像武汉这种大规模爆发不会再出现,可能会出现多点散发和小规模聚集爆发,但相信很快就会被控制。

今年1月26日,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来到武汉,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在武汉抗疫期间,张伯礼士胆囊炎发作,接受手术后3天后就投入工作中。4月16日,张伯礼离开了他苦战82天的武汉。临别之际,张伯礼院士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做了贡献,但还是要坚持一下,现在武汉市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我跟武汉会常来常往。”

张伯礼的英雄事迹篇4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我望着远方,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火车餐车上,那台打开的电脑,那陷入沉思又疲惫的脸!是在一篇新闻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您的身影——钟南山爷爷!

我在秦皇小岛上向您问好!您知道吗?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认识了您?听说,在_年前的“非典”防控的战役中,您就冲锋在前!如今,武汉告急,新冠肺炎出现了人传人的状况,您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连夜冲奔武汉!

钟爷爷,当我在新闻上听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新名词时,我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当延期开学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又有些恐惧!除夕夜我看到第一支驰援武汉的军医队伍集结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您已经84岁高龄,但您不怕困难,奋勇当先,奔向最需要又最危险的地方,是您告诉我们不要怕!也不能怕!是您让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临危不乱,奋勇当先!您是这场战役的先锋!

钟爷爷,是这场疫情让我认识了您!您是人民心中的英雄!当我知道您都已经84岁高龄的时候,我心里的画面是:每天清晨您应该提着鸟笼子,哼着小曲,漫步在公园里,过着闲适安逸的享受晚年生活。可是,您没有,您义无反顾地奔向疫情一线!那一抹身影,让我感动,更让我明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真正含义。是您和千千万万个投身在抗疫一线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感召着我们这一代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您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奋斗,你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然而责任并不是亲切可爱的字眼,选择承载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人间有大美,因人心有大善!感谢有您相伴!加油,钟爷爷!_年非典抗疫战争中您胜利归来,_年我等您凯旋!

张伯礼的英雄事迹篇5

张伯礼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凸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

张伯礼院士动情地说,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仅仅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党和国家给予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盛名难副!抗击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民才是真正英雄。在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能够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关怀,令我激动万分,感动不已,努力、再努力,为防控好秋冬疫情贡献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再接再厉!

古稀之年,临危受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7日,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从渤海之滨赶赴江城武汉。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出征。17年前,在抗击非典前线,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

到达武汉后,张伯礼院士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实行中医治疗。”通过严格隔离、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四种人中确诊病例大幅减少。2月初,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中药进方舱、中医包方舱,申请筹建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经中央指导组批准,张伯礼院士作为名誉院长,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自2月12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收治564名新冠肺炎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

经验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中药使用率超过90%,也取得转重率2%—5%的较好疗效。那段时间,张伯礼要完善医院、指导临床、察看患者,还要负责拟方、巡查定点医院等。长时间不分昼夜的高强度工作,张伯礼病倒了。2月16日夜,张伯礼胆囊炎发作,结石嵌顿在胆管里,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为了不动摇军心,也不让家人担心,他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自己签手术同意书。手术后一两天,张伯礼便在病房里开始了工作。手术后不几天,他实在放不下工作,再次进入了一线继续战斗。

张伯礼的英雄事迹篇6

在本该迎接新年到来的欢乐日子中,突然传出武汉正在与病毒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消息。

害怕吗?广播里一遍遍喊着的“士兵守则”,每个村子门口的警戒线和路障,每家每户的人员行踪登记,新闻报纸上铺天盖地持续了两个月的报....

战场上的士兵不能临阵退缩,“领导阶层”的人站起来了,医生护士,他们在我们缩在保护我们的小房子的时候,向前走,从安全区到方舱医院,从普通衣服到防护服。

冒着极大的恐惧,推迟临期的婚礼,瞒着担心的父母,他们本着个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能漠视生命被摧害的这一基本原则,一点点往前冲。

张伯礼校长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在生死关头,冲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他穿起防护服,面对病毒,不言恐惧。这种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大爱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感谢张伯礼校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医者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逆行的时刻;什么是一个学者该担当的责任。也感谢您在抗疫一线的无私奉献,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春节原本是团圆的日子,却依旧有许多勇敢的战士们写下请战书,不顾一切奔向抗“疫”—-线的队伍中。多亏有了他们,我们将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当看到有关医务工作者的报道,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心中五味杂陈。有担忧、期盼、感动,但更多的,我觉得是“感恩”。

经过这次考验,我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张伯礼的英雄事迹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