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读后感最新7篇
有一篇出色的读后感是对书籍深刻思考的结晶,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让我们在阅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与判断力,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智慧的读后感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智慧的读后感篇1
读完书看完附录,和那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我也被叔本华深深吸引。确实,就像尼采说的,叔本华是为自己而写,文字不矫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坚定、自信。本书,让我对哲学也产生了兴趣。
直接行动就是在当当网上订购了“尼采、柏拉图”,和哲学搭上伙之后,反观之前的读物,觉得层次太过低劣,接收到的知识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消化肠道”,搞不清是第几手了。当真正阅读名著时,会发现,很多我认为新鲜的论断有可能是好几个世纪之前的产物。在19世纪叔本华的书中,发现很多现下都非常“时髦”的观点,如同新瓶装旧酒,可见我的孤陋寡闻。
1、对待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态度
很多心灵导师都告诫人们要“活在当下”,其实在19世纪叔本华便认为“现在“尤其珍贵。他花了很长一段论述来说明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人们的影响,并明确表示“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以及把握现在的重要性“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卖疯了的畅销书《当下的力量》无非也就是围绕这些理念。
2、关于人自身幸福
“人的最大成功在于内心的宁静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为看到某名家的这句话,我不远千里去北京参加她的工作坊。而这里,叔本华对于人自身幸福的论述更加的的精准。他说“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成功和幸福,研究的人太多,说法也很多,但是这几句话,简明扼要的表明了幸福的属性,幸福无关乎他人和财富,仅仅关乎自身。这个理念,是不是也能从目前林林总总的心灵鸡汤类书籍中看到它的影子?
3、关于世界的看法
大学时候某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令我深深崇拜“你看世界简单,世界便待你简单“,叔本华说“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环境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事物对人的影响,取决于人对事物的认知,这和心理学的情绪abc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应该说情绪abc理论从这个观点中吸取了养分。
4、关于变化、关于梦、关于别人的看法、关于社交
“只有转换变化才是永恒的”
“人的内在冲动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我们睡梦的指引,这些梦带着预示的内容”虽然弗洛伊德说自己没有受到过叔本华的影响,真是这样吗?梦的解析,意识和性在叔本华的书中都是有论述的,而且就像这段对梦的描述一样,都相当之精辟。
“我们可以把那些琐碎的、每时每刻烦扰我们的小小不幸视为存心给我们做练习和锻炼之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这种观点是不是比“心灵鸡汤”更为实用?
“如果我们真的拥有这方面的素质和长处,那我们并不会想到故意去显示、炫耀它—想到我们的这一份拥有,我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晒幸福,分得快“的哲学原理。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价值成反比。”所以独处是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有人说当今中国“无大师”估计就是不够孤独,嵇康、阮籍、陶渊明这些真正的隐士,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作品。
总之,在现代心灵鸡汤类书籍中看到的某些直指内心的“真理”,在朋友圈疯狂转发的“时髦论点”以及很多著名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在本书中都可见端倪,且更为简练、精辟,不愧为《人生的智慧》。
智慧的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智慧之花”。我对文中的两个小女孩甚是敬佩。
文中的玛丽亚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姑娘,她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运用已学的用电知识,勇敢地救出了邻班五个男孩。而远隔千里外的东北小姑娘江雪,在发现有不法销售者以卖变质冰棍,谋取暴利时,巧妙地向工商管理所举报了卖变质冰棍的'人。运用法律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同伴。
当我细细品读后,我不禁扪心自问:是什么使身处异地的两个小姑娘,同时做出了自我保护的举动?是什么使两个小姑娘能不惧危险,不畏强权,毅然救出伙伴,毅然举报那些不法分子呢?是爱心吗?不,是一颗不仅包含爱心,还融汇了智慧与勇气的心。只有当你具备了这些种种后,才能学会生存,学会帮助别人。在想到这些后,我又不禁感慨到,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受了委屈,吃了亏,虽然有理,可却胆小懦弱,因而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而那些旁观者呢?又是一个个熟视无睹,谁也没有站出来为这事打抱不平。也有一些人,遇到了困难,面临危险,只是茫然无措,干着急,可这有什么用呢?从小我们就学习知识,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能派上用处,可那些人呢?不是任由自生自灭,就是置之不理。真让人寒心那!
不过,相信今天学了这篇“智慧之花”我们不会再犯那样的错误,只会让美丽的生命之花散发出灿烂的智慧光芒,只会让我们能够成为真正的强者
智慧的读后感篇3
当我一翻开《智慧背囊》这本书,就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智慧背囊——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主要告诉了我们:时刻充满希望,枯木也能逢春;麻雀也能变凤凰;丑小鸭也能变天鹅。但是,如果你对自己失去了希望,你就是一辈子的枯木,一辈子的麻雀,一辈子的丑小鸭!
但我把这本书读完,我又感悟到: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能够反射出太阳的光辉。这世界是大而奇妙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可能成为大宝贝。不要看不起这些小东西,正如我刚刚所说的: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也能够反射出太阳的光辉!
在《智慧背囊---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感触最大的,就是《风的线条与人的心境》当中的《从瓶子里逃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美国老太太对三个孩子测试的事情。这位美国老太太到中国观光,挑了三个互不相识的孩子,一个是十岁的女孩,一个是七岁的男孩,还有一个是大约五岁的女孩。之后,这位美国老太太拿出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三个小球,接着她对三个孩子说:“这三个小球分别代表你们每个人,这个瓶子是一口枯井,你们正在枯井里玩。突然,枯井里冒出水来,水涨的很快,你们只有七秒钟的时间,如果七秒钟之内,你们谁还没有逃出来,谁就淹死在这里了。”接着,她做出了一个开始的手势。只见那五岁的女孩迅速地把自己的小球拉出来。之后,那个七岁的男孩也把自己的.小球拉出来,最后是那个十岁的女孩。这一切才用了五秒钟就完成了,那个美国老太太没有想到,这场历经生死的比赛,居然这么快就完成了。
她问那个小男孩:“你难道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吗?”小男孩答道:“那个女孩比我小,我应该让着她啊。”她又接着问那个女孩同样的问题,得到的是同样的回答:“他们都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们啊!”这位美国老太太听了他们的回答后,眼含泪花的说:“我曾经在其他国家也试过这样的游戏,但他们都争先恐后,不肯谦让。”
看完了这则故事,我想,人与人之间,也有一份难得的友情。
智慧的读后感篇4
?智慧背囊》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书。每读一篇文章都会让你感动,令你鼓舞,像阳光拂过心田,如春雨滋润心灵。
我们知道成功的路不只一条,但我们似乎更相信读书成才这条路才最光明、最有前途、最幸福、最令人羡慕,于是,我们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断地给他们加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质,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难道你能说没有念过大学的企业家就不是成功吗!别抱怨你的孩子贪玩,不用功,不是读书这块料,别再难为孩子,也别煎熬你自己,你唯一能做的是帮助他选准方向!
智慧的读后感篇5
这是一本阐述什么是幸福的书,叔本华认为,幸福来自于我们本身的内在因素,财富地位等外在因素并不是影响幸福的根本原因。一个人之所以渴望财富,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内心需求所至,外在只是间接影响。
对于一件同样的事情,一个肤浅的笨蛋可能觉得只是小事,不足为奇,但一个有思想的人也许就能看的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歌德的这句话也是一个真理——大众,不分贵贱,却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的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如果是这样,那我大抵上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我的个性实在不大好。
“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庸俗。”这句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是来源于叔本华么?诚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看起来总是孤独的。但生活中能称的上伟大的人毕竟是少数,然而有思想的`人还是多的。比如一些阅历丰富的驴友,他们大多喜欢交朋友,与人分享故事,但我们并不能就说他们是平庸的。我们不必成为伟人,只要不是庸人便可。
有一种人,他们的精神力量并不突出,但又超出了泛泛之辈。当这一类人无法获得外在的快乐的时候,便会学习一门技术或是其他学科,但他们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对除此之外的任何事失去兴趣,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他们的重心部分地存在于自身。而只有具有最高等的精神禀赋的“天才”,才会全身心地进入这样的状态。让我思考一下,我学习艺术是因为缺乏了外在的快乐么?显然不是,只是因为真心喜欢才去学习的,但的确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段很有意思。
“头脑聪明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是主要的”和“要过最轻松的生活莫过于头脑简单”,如何理解这两个矛盾的命题?
穷人与富人:穷人比起富人更容易挥霍金钱,更守不住钱财,但同时也更能够忍受贫穷,懂得为人处世的艺术。请不要再抱怨你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虚荣和骄傲的差别: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则是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使人健谈,骄傲却使人沉默。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是虚荣的一种,事实上别人的看法对我们幸福的影响只是间接的,尤其是当我们认识到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无视他人的看法,那需要多么淡然的心境,就让我们继续磨练吧。
传达所见较之于传达所想要难得多,因此阿斯姆斯说:一个人去旅行就能讲故事,但是当我们与这些人深入交往以后,往往又得到另一个结论——到海外旅行的人只是变换气候而已,他们并不曾改变思想意识(贺拉斯)。大概是说,他们只是找到了表面的资料,或许还对资料做了一些组合,但本质上他们并没有开发新资料。所以读万卷书应该在走万里路之前,而在行万里路的时候,别忘了思考。
智慧的读后感篇6
书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他既撒播爱心,又收获快乐,更能给热爱看书的人带来欢笑、知识;书是一位幸勤的园丁,他既不会浇水也不会耕种,但他能将一棵棵幼小的树苗培养成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书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给天真的孩子一份温暖。正是因为书的美好,常常让我与书相伴,如同难分难舍的伙伴,整天形影不离。
今天,我又在书中看了一个故事《智慧之花》。看见这个题目,你肯定会觉得这是一篇写花草的,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么你就错了。《智慧之花》写的是:一位小女孩名叫玛丽亚,她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位同学触电了,全身正在抽筋,这时的玛丽亚并没有急于逃跑,而是用上课所学的知识解救这几位同学。玛丽亚用自己的智慧救了五位同学。六年级的江雪和几位同伴一起去买冰棍,但吃了冰棍后,江雪与同伴们都拉肚子了。江雪察觉这冰棍有问题,就去秘密探索,用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两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孩,竟懂得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靠知识、勇气和法律来保护同学和自己。像她们这样聪明勇敢的`孩子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在南京一位九岁的小女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个高个子的阿姨,她笑眯眯地弯下腰对这位小女孩说:“小妹妹,你好!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今晚你爸爸要加班,让我接你到他公司去。”小女孩对这张陌生的脸庞感到半信半疑。当阿姨想抱她时,脑子立刻想起了老师说的话:不要随意和陌生人讲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要学会自我保护。小女孩灵机一动,说:“阿姨不用了,爸爸说待会就来这里接我,我要等等,不然看不到我他可是要找你的哦。”阿姨听了脸色苍白,没说一句话便匆匆的跑了。读《智慧之花》让我懂得了要学会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谢谢你,书。
智慧的读后感篇7
第一篇:智慧之花读后感梦想之花的演讲稿推荐度:《乌合之众》读后感推荐度:《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推荐度:《乌合之众》读后感推荐度:《乌合之众》宣言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第二篇:读《智慧之花》有感
我刚刚学了《智慧之花》这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叙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述了维吾尔族小姑娘运用学过的关于电的基本知识,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救了五个触电的男同学。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东北的小姑娘江雪和几个同学吃到变质的冰棍儿后,用自己的智慧与卖变质冰棍的阿姨进行巧妙的周旋,并巧妙地想工商管理所商检科举报了卖变质冰棍的人,使那位非法自制冰棍的阿姨承认了自己非法自制冰棍的事从而通过法律保护了自己和同学不受伤害,保护了自己和同学们的合法权益。
这两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她们俩的勇敢行为让我钦佩不已。我被玛丽亚和江雪的智慧、勇气和爱心所折服。同时我想起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存活的.一个人。她被埋在地震废墟中没有惊慌、没有手足无措,而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罐蜂蜜,她就是靠着这罐蜂蜜,在废墟下掩埋了196个小时后,被官兵救出,活了下来。
从这些故事中我感到了智慧的力量是强大的,是无所不能的。它不仅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更能保护我们在生活中不受欺凌、生命不受损害。虽然我们和和玛利亚、江雪是同龄人,但是比起她们来,我感到有很大的差距,我要努力学习她们。总之,我们以后在生活中,要学会生存。面对危险,要沉重冷静地用智慧、用勇气、用力量、用信念与死神斗争,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呵护娇嫩的生命之花。用自己的智慧解救自己,保护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