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读后感1500字最新7篇
通过反思与总结,读后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我与社会,读后感的分享能够激发读者之间的交流,促进对书籍的多角度思考,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家的读后感1500字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的读后感1500字篇1
最近在读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一书,书中重点讲解如何与别人交际,如何与陌生人成为朋友,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影响别人。读完之后,获益匪浅,但总是疑问,书中的观点是否真正的适用于日常生活并奏效呢?我们是否真正认清了其中的本质呢?
我尝试着以自己日常生活的体会与书中的观点进行对比,作以分析,希望可以帮助你认清真正的人性,利用任性,引导任性,让其为你服务,从而达到你的目的。
听筒是尊重之源。
卡耐基在讲这一小节时,讲了这么几个例子,第一个是他在参加纸牌游戏时,与另外一个同样不会玩纸牌的女士聊天,他们曾经共事,女士知道他去过很多地方,所以要听卡卡耐基讲讲他去过的名胜古迹。卡耐基稍做讲解,之后女士提到她与丈夫去过非洲,于是卡耐基止住了自己的话题,转而赞美非洲,表达了自己想去非洲的想法,然后满是兴趣的要求女士讲讲非洲的情形。
那位女士说了好长时间,提到了与丈夫去非洲游玩的各种经历,虽然并不刺激惊险,甚至乏味,但是卡耐基还是认真的听着,没有打断,并且还满是兴趣的询问非洲各种好玩的景点,并询问她与丈夫当时的心情如何,女士高高兴兴的讲了好长时间,在聚会结束时,那位女士夸赞卡耐基是最绅士、最值得交往的朋友。
卡耐基对此的解释是: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恭维,不仅如此,他还真正表现出了兴趣。
分析:卡耐基当时已经稍有名气,别人对于他自然是尊重有加,而且卡耐基还表现得如此绅士、如此礼貌,自然又是锦上添花之作,从而使该理论更好的发挥功效。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可以认真的听你讲完你的陈述,我们自然会对他有所好感,但是其功效并不见得有多大,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理论的效用,我们再加入一个介入因素,如果你正在与一个陌生人聊天,而你正在认真的倾听他讲话,结果来了一位名人,那你们会怎么做呢,自然是有了新的话题,可能你会说,这并不是坏事啊,确实不是坏事,那要是那位名人此时过来和你们聊天,而且为了礼貌而听你身边的那位陌生人讲话,同样是倾听,你觉得他会对于哪一种倾听更有好感,哪个分量更重呢,相必是那位名人吧,举这样一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该理论的一个局限,就是适用于双人对话,而不是多人聊天。此时,你的关注点在他身上,他的关注点也在你的身上,这样才会发挥最大的功效,就像集中注意力会提高工作效率一样。
如果还有疑惑的话,请看看卡耐基的其他例子:一个女士为了前几天买的衣服褪色而来到服装店询问,结果两位店员却出言不逊,挖苦女士买的便宜货就该接受如此的结果,女士听完之后怒气大发,此时,经理过来询问了情况,他认真的倾听了女士买衣服的整个过程,期间店员几次打断都被经理制止了,你可能会说,这个不就是多人聊天吗?但是你是否想到,此时经理制止店员的打断明明是给自己加分,而且店员在经理面前那还有什么绝对的发言权呢,当然是听经理的处理,女士说完之后,经理真诚的赔礼道歉,并且说接受女士的一切要求,女士倒完了自己的委屈,心情好了许多,并没有要他们马上退换衣服,而是听从经理的建议,试穿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还出现褪色情况,女士可以随时退货,最后女士没来退换衣服,事情也算是得到了圆满解决。
还不清楚的话,继续看这个例子:一个顾客拖欠电话公司的账单,而且还向公共服务委员会屡屡申诉公司的一切服务,诸多接线员都对此人无可奈何,最后公司派了一位富有调解能力的人去处理此事。此人去了四次终于把事情圆满解决了,第一次去,那位顾客仍然是态度恶劣,破口大骂公司二服务水平,他没有反驳也没有解释,只是认真的倾听,第二次,顾客还是很生气,还是各种不满意,第三次依旧如此,知道第四次,顾客的态度好了很多,看到他时,满脸的不好意思,只说接受他的要求,所以不仅付清了以前的账单还撤销了对公司的申诉。
综上,想必大家已经清楚了倾听之术的巨大功效,但是一定记得要用在两人对话的情形中,在多人聊天时,尤其是大家都在阐述自己观点或者谈论自己周边的奇闻趣事时,如果你只是倾听,而不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就会让别人觉得没有认真听别人的对话,从而觉得你不尊重别人,或者觉得你城府太深,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
家的读后感1500字篇2
他匆匆走过后不留下任何事物,其实留下了一些,但是人们不会在意。都是些与之无关的事,那么他来过,那么他从未来过,孤独的,不过是人心。
和赵说起我要看《百年孤独》时,我相信qq的另一端他随意的,像一个绅士一样。他回复道:哦,那个我看过。我也不是很惊讶了,我只是继续走着我的进程,他总是走在我前面,或许他才是孤独的,我每每都这么对自己说。
书里的人其实并不孤独,他们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一个聪明的老爹,子女们不坑爹也不坑娘,每个人很好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只是偶尔会有那么一些事,其中一次全村的人得了失眠症,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还有重度失忆,于是全村的人都失忆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不在孤独,他们每天犹如接受新的事物,每天犹如看到一个新的人,终于有一天他们的病好了,一个游行的吉普赛人妙手回春。当布恩蒂亚家族的大当家重新获得记忆后,发现那个吉普赛人是自己死去多年的朋友,因为太孤独了而选择死亡,因为太孤独了而选择了重生。
他们居住的村庄叫马孔多,村民们与世隔绝,啊不,不能这么说,往往几天几天中,就会有一批外来人员,有的推销,有的卖艺。里面有一个老人,他游走世界各地,把所有看到听到的编成一首歌,唱给沿途的人听,老人一个人走,没有伴侣,对所有人来说他只是一种信息载体,没用了不会理会,老人还是边走边唱,到世界各地,他就是孤独。还有一个女孩过来,因为睡时忘了熄蜡烛烧了家,她被迫卖身。家族中的二儿子因慈悲和怜悯,第二天准备赎她时,她已走远。
马孔多不是一个村庄,是一座心灵监狱,人们在里面自得其乐,过往的行者来来复复,没人记得,偶尔会有那么几个人牵挂到内心深处,并因之悔恨,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为他们永远是孤独的。没有人尝试过搬家,大家都知道这是监狱,大家都有能力走出去,可为什么要走出去?那外界的强大感染,人们明白,只是更大的监狱。
过了很久以后,就像每个人慢慢的成长,他们对一些事物越来越在意,又过了很久以后,人们后悔在意那些事物。生命总是演绎着循环,孤独不过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可悲的状态,可喜的状态。不过岁月怎样流逝,我仍然喜欢这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认为这天地是自己的,当他意识到错误时,他便开始长大。这句带着伤感的真理牵扯着很多人的心,不知道是因为真理还是因为伤感,两者可能兼而有之,后来我才知道,只是孤独中,人们回味时,非常的有味道罢了。
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赵写完这句话后狡黠的笑了,后来我知道这不是他原创的句子,可他非要营造着那种大师级的气氛,不过这样对,这天地都是自己的,何况这一句句子呢?
陪我走到最后的人,浪漫又奢望。陪我走过一段路的人,或者不只是我,很多人都陪自己走过一段路,很多次以为就是他会一起走到终点了,很多次痛苦的想着这原来是错的,《百年孤独》里恰好是这样,原来所有的人都不断的在更替,每一个人都只是一段路人,路走完之后,不舍的会怀念,怀念的会淡忘。这也许是每个人都留不下来的原因,这也许是每个人都孤独的原因。
有谁能真正明白呢?人生若有轮回,为何每一次生命都刻骨铭心。大家现在都享受着生命的乐趣和痛苦,数年之后,谁会记得?很少人记得,没有人记得,因为孤独的,到底不过是人心。
家的读后感1500字篇3
孙子兵法十三篇,襄括了兵战之中各重要方面的问题,以朴素的辩证分析了兵战中应采用的'方式与方法。《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班级管理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孙子兵法》在用人方面有独到之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勇作为将领内在素质可以量化考核,为将者的差别只在高低之分。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就如一个领导的艺术。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一个单位,或者班级强调团队合作,关爱下属,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一个单位或班级也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会出乱子。当然班级中,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不能去之。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才管理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环境,面对更高要求。一个学年度开始时,班级要制定本学期的计划,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就会产生盲目性。
商场如战场,在和平环境中孙子兵法更多用在企业。在“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去满足他们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班级管理如果在班干部的分工做到投其所好,学习运用激励手段,就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我们利用《孙子兵法》中所蕴育的不变的真理内核,往往可以立于难败之地。只要一个组织,无论公司、甚或班级,就有竞争,就有管理,《孙子兵法》就有用武之地。如“知己知彼,百战不贻”,无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都是必须的。不了解情况,就像缘木求鱼一样的难。中国最伟大的老人家孔夫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每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的需求,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的最好阐释。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战略宝典,它已在各个领域发挥其不可比拟的作用。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不过,孙子兵法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仔细揣摩,不断实践和回顾。
家的读后感1500字篇4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雷雨》这本长篇小说我并没有看完,不过它曾出现在我的高中课本上,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么一段。周朴园走到窗前望外面,风声甚烈,花盆落地大碎的声音。这个像是将所有一切得情感矛盾综合在一起,仿佛正准备着迎来所有得黑暗与愁苦,将所有的仇恨都化作实体向着人物狠狠得砸来。
在本书里,拥有着一段纠葛难缠得关系,上一辈得与老一辈的。然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完全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周朴园与当年的女仆梅侍萍发生了一段不被承认得关系,而后梅侍萍被赶出了周家,故事从此就开始发展,周朴园纳了新的女人繁漪,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当年梅侍萍得女儿四凤机缘巧合下来到了周家,和周家得少爷,自己同母异父得哥哥周萍有了关系。
在故事中,女人总是悲惨得,繁漪是,梅侍萍是,四凤也是。
还有更多的是对人性丑陋的描写,试问,假如当初周朴园没有将梅侍萍赶出周家,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四凤和繁漪,然而联系起这两个女人的是一个叫周萍得男人,两段不同的伦理关系,让我们能体会到所谓得爱情真的不过是如浮萍一般得伶仃,情字带给了这三个女人无一不是深入骨髓的绝望。
然而对于周朴园,却是有诸多的争议,有人说他冷血心肠,抛弃妻子,在结局最后是孤身自保得人。有人说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大业泯灭了那么一点良心又怎么样,男人就是应该干大事。
至于我,是偏向前者的,周朴园太狠心了,将自己的妻儿赶出家门,在梅侍萍来到周家时,他那颗所谓念旧得对梅侍萍还存着爱恋的心,却又变得自私自利,让人可憎起来。
我最喜欢的人还是梅侍萍,梅侍萍在被周朴园,在被这个丑陋黑暗得封建社会抛弃下,竟还能坚持得为自己,为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家庭坚持下来。然而她却眼睁睁的看着一场噩梦来临,最后,她被噩梦压倒了。
本书最可怜的人是繁漪,繁漪是一个不被爱情所祝福的女子,所以她爱上了周萍,这个她以为能带给她幸福的男人,最后当整个世界都崩塌了,繁漪也随着那崩塌的世界,一齐丢了自己得魂。
再说说最后一个女人四凤吧,她本是一个无辜的女孩,聪明能干,身上却带着上一辈的恩恩怨怨,以致于到了最后不能勇敢的去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当她知晓了真相,周萍和自己是同母异父得关系,这个很独立坚强得女子也被逼疯了,最后她死了。
一本书将三个女人的命运紧紧牵在了一起,一本书,写满了对旧社会的无尽黑暗,那个可怕的世界当中,没有一点温暖。
可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在等待着我们。我们不应该被这种扭曲的社会打倒,我们应该站起来,勇往直前!
家的读后感1500字篇5
再说说专一,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诗经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恋爱,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结婚。如果两个人分开了,就想念着要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就祈祷着永不要分开。他们可以一见钟情,马上就结合,比如《野有蔓草》(郑风)中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心想:“这姑娘正合我的心愿!”于是,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并同她结为伴侣。:“野有蔓草,零露漙(音团)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但是他们决不会像现代人“爱如烟花,只开一瞬”,“毕业后我们一起失恋”,“天亮以后说分手”,甚至“天不亮就说分手”,他们要“天亮了也不说分手”,“说好永远不分手”,要“好尔无射”(小雅,车舝)(永远爱你不动摇),要“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生不能同处,死也要同眠),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甚至在爱人不幸辞世后,他们仍牢记旧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相爱。《绿衣》(邶风)中的一位男子,沉痛地悼念去世的妻子。他看到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妻子亲手缝制;他想到自己一有什么差错,是妻子好言相劝。夫妻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如今,妻子不在人世了,他感到失去妻子的痛苦,永远也不会完结。比之诗经的爱情专一,我们现在“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爱情观不得不让人有些感喟。《诗经》中歌颂爱情专一的诗篇,从初恋到婚后都不乏其例。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一个已婚男子的忠诚,《出其东门》(郑风)中的一位男子,从东门外经过时,看到成群结队的姑娘春游踏青,容貌一个比一个美丽。众女虽美,但都不能占据他的心,因为,他专一地爱着自己那位俭朴的妻子,不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如果诗经里的人们来到现代,看到女有“红杏出墙”,男有“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肯定是要“啸歌伤怀”了。
金庸的《神雕侠侣》里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故事大家早已熟知,那份坚贞不渝的爱曾打动过无数人的心。我这里不谈,只说小说里面一个叫程英的女子,一个穿青衫、吹碧箫、温婉冲淡的女子。她曾经救过杨过,并在一茅屋中帮助杨过养伤,那个时候,程英曾在中霄之夜吹曲:“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段话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赞美一个男子像切蹉过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么和润。她也曾在纸上反复写了八个字:“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既然见到了这男子,怎么会不快活呢?——这句话也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昏暗),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家盼望丈夫,结果丈夫真的回来了,女子非常高兴,以至于连身上的疾病都好了。恋爱中的男女,大概看到爱人出现在自己身边,都是快乐无比的。虽然程英最终不可能与杨过在一起,但任谁也无法抗拒爱情的力量,就像程英在月夜吹奏那首《淇奥》,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爱情的梦想、期盼与渴求,如果实现了,如果爱人真的来到身边,那么,自然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追求爱情,千年如斯。但对于追求爱情的饮食男女来讲,要做到“自由与专一”的统一却是难上加难,尽管从诗经里看起来,古人似乎做得不错,但其实依然辛苦,不然也不会有苦恋、失恋、绝恋,不会有思妇、怨妇、弃妇,不会有薄情郎、狠心人、负心汉。读读诗经的单纯与朴素,想想现代社会的一些反常现象,并不是说要去猛烈批判我们现代社会人和事,也不是要立志效仿古人,绝尘弃俗。每个时代都有其处世哲学和爱情态度,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也应坦然面对。但至少,诗经里的爱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一个曾经存在于世界,现在仍存在于世界,并且将永远存在于世界的范本。当我们整个社会的爱情肌体不幸染上疾病,哪怕是一点点疾病的时候。看看诗经,我们总还能找到一个把自己锻炼得健康一些的途径,最少,不要病那么厉害吧。
家的读后感1500字篇6
首次接触《西游记》这部国学经典是通过电视的演绎,每一幅画面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有许多的缺点,好吃懒做,喜欢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心里也时常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毕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荆斩棘,当开路先锋,所以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但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的。沙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
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他仍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当孙行者和猪八戒闹矛盾的时候,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由他陪伴师傅。
如果没有这一个徒弟,唐僧就危险了,经也取不成。《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从《西游记》当中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收获,而《西游记》这部国学经典也会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熠熠增辉!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在闲暇时品味这部国学经典,领悟其中的精髓。
家的读后感1500字篇7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压迫下艰难生活,最终死去的故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没有战争的硝烟,却到处是烟火的味道。小镇上空弥漫着乌云,马儿不断地喘着粗气,一场战争正在酝酿,那时的美国社会到处是对黑人的歧视和奴役,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和汤姆相似的甚至更加悲惨的命运,他们或许没有遇到伊娃,也许他们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从未感受到爱的存在。 《汤姆叔叔的小屋》一部非凡的小说,引发了一场解放和自由的战争。人的自私和莫名的优越感让他们毫无人性的压榨其它种族的人。犹太人也好,黑人也罢,为什么人们就不能平等地相处呢? 汤姆这个悲剧式的人物,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而这部书更是那个社会的缩影。肯塔基州的一个庄园主谢尔贝因负债累累,受人钳制,被迫卖掉庄园上最得力、最忠实可靠的黑奴汤姆和谢尔贝太太宠爱的使女伊丽莎的爱子小哈利来抵债。伊丽莎偷听到消息,携子连夜逃走。途中夫妻不期而遇,在废奴派人士帮助下,逃到加拿大,取得了自由。后乔治决心到非洲为建设一个非洲人的国家而努力奋斗。这是一个敢于斗争的黑人青年,从而走上了光明的道路。汤姆则被卖给了奴隶贩子海利,在船上救了一个落水的伊娃,那小女孩的父亲圣?克莱亚就买他作家奴,待他宽厚。但老人不久死于非命,汤姆又落到了残暴的庄园主雷格里的手中。期间雷格里要汤姆鞭打女人,被他当面拒绝,后凯茜和爱弥琳设计逃走,他宁死也没有说出其二人下落,被活活打死。 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汤姆是最主要的一个。他的忠厚和老实让我喜欢,他的正义感及助人为乐的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可他对宗教的笃信,实在让人费解。
这个故事之所以令我感动,是因为它真实地描写出当时美国旧社会的黑奴悲惨况,故事中的汤姆叔叔无论身在何处、什么情况都非常乐于助人,而且汤姆叔叔除了乐于助人这个优点外,他还十分善良、忠诚、能干、精明……还任劳任恕地替谢尔比先生管理庄园。还有伊丽莎,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哈里不被谢尔比先生买掉,只好连夜逃走。不惜为了儿子选择了一条既遥远又艰辛的道路,天天都要担心受吓,并且还要逃避一路上奴隶主的疯狂追捕,况且伊丽莎的本性就是善良、胆小怕事,所以伊丽莎为了儿子将母爱发挥到了极点。还有最值一提的善良、天真、纯洁,汤姆叔叔的好朋友伊娃。伊娃她有着天使一般的美丽的脸庞、纯洁的心灵,能够不分彼此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白人、黑人、好人、坏人、或其他人,要是他们有困难或需要帮助,她就会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
书中最怜惜的就是汤姆叔叔、伊娃、克莱尔先生……因为他们非常善良,却那么早就离开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可惜啊!但那些恶人却迟迟才得到报应。
还有我十分同情的人就是托普西和所有的黑奴。我同情托普西是因为她从小就在奴隶主的打骂中成长,令她养成了说谎、偷东西的坏习惯,把她原来那美好、纯洁的心灵玷污了。更值得同情的是所有的黑奴,因为他们要背井离乡,经常受到奴隶主的鞭打、责骂,或经常忍受饥饿的痛苦,如果遇到像雷克那样的奴隶主就更是苦不堪言,必死无疑了。所以我非常同情所有的黑奴。
在故事中,也有些人物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愤怒无比。例如黑利,他残忍奸诈。专门做一些不见得光的黑奴贸易,还经常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是庄园的负责人,其实还是个残暴、刻薄、常常毒打黑奴的奴隶主。最可恨的是,他还将善良的汤姆叔叔折磨至死。他简直是一个恶魔。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托普西一样的孩子。他们品行不良,没有爱心,不可理喻,那么千万不要厌恶他,用爱去理解,宽容,剥去绿色嫩芽外的一层枯黄的东西,用爱来感化麻木的心灵。要永远记住;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至高无上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名著出版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它之所以能在今天依然使读者们深深感动,也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宣扬的博爱与人道在奴隶制消失的今天已然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从汤姆叔叔身上看到了善良、能干、精明,还有伊娃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和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同时也看到了世界上的假丑恶。对美国历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世界不是到处阳光一片,还有很多的阴暗面,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在现代社会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