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华美德读后感5篇

时间:2025-07-09 12:11:05 分类:学生总结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提炼书中的精华,让阅读的价值得以延续,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我们可以多练习写不同风格的读后感,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中华美德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中华美德读后感5篇

读中华美德读后感篇1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国家,闪耀着人们以勤劳和智慧所创造出的灿烂文明。中华美德,也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渐散出光芒,于是中国便有了“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而当一个文化之都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时,中华美德的光芒却因受到外来文化和不良思想的冲击,被人们忘却。我们应该继承这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教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中华美德:从孔融让梨到一字千金,无疑都是在告诉我们孝敬与诚信。我认为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规则。人要是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名字叫《曾子杀猪》。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不停地哭闹,曾子的妻子就跟孩子说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后来,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忙阻止道:“我不过是哄哄孩子的,你怎么能当真。”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分明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便把猪杀了。事后,他告诉妻子:“说到就要做到,这就是诚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应该诚实守信,如果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今社会,有许多不守信用的人,他们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质中诚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论你学历多高,真诚与朴实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席勒说过:即使你衣衫褴褛,也不要忘记穿上诚信的衣裳。因为生命是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惟有诚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所以,让我们向着传承传统美德这个目标,一起努力!让他发扬光大。

读中华美德读后感篇2

记得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的飞翔。”在这个周末,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一本名叫《中华美德故事》的一本书,这本书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这本书让我逐渐地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本书通过了很多的神话故事以及诗篇,寓言,童话等引人入胜的丰富内容,让我充满好奇心,睁开了稚嫩的双眼,展望人生中的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拥有着许多传统的美德,而这些就是我们中华人民最宝贵的财富,是必不可少的,是必须的传承下去的。看了《中华传统美德·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季文子的故事.我觉得季文子虽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穿的是久洗的旧衣;吃的是简单的饭菜;住的是简陋的小屋;坐的是瘦马破车。他还时常叮嘱家人说:“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供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好了。”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保持着一贯的节俭作风。要知道,节俭难,而三十年如一日的节俭更难,更何况是堂堂一国之宰相呢?

节俭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以他们光辉的榜样赋予“节俭”更丰富、深刻的意义。可在如今,又有多少人会懂得要节俭呢?现在的生活,人们都有了钱,可以到处去消费。消费是可以,但请别浪费。餐桌上,人们在肆无忌惮地将剩饭剩菜倒去;平日里,有一点污迹的衣服就扔掉;一个扭不紧的水龙头可怜得没人理睬……人们常说:“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一定要给下一代树立一个好榜样!”纸上谈兵,可实际生活中又有谁还能做到呢?因此,我希望我们的中国人民能够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所以,我们必须得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永远地弘扬下去。

读中华美德读后感篇3

今天,我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名为中华美德故事的书。我读了其中的一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深受感慨。

正所谓融四岁能让梨。他的故事是这样的:孔融有5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他们吃梨。哥哥让弟弟先拿。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呢。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个大的,偏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就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你还有个弟弟,他不是比你更小吗?”孔融又答:“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父亲听了哈哈大笑:“真是一个好孩子。”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明白了:人们要懂得互相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具有尊老爱幼和尊长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也有这些事情的发生:一天,我在小卖部买东西的时候就看到了兄弟俩手拿5.5元钱准备买东西吃。但是钱也不好分,弟弟就说:“哥哥我只拿一块钱其他全给你用,我肚子也不饿不用吃太多东西。”哥哥说:“不行的,就算那么多钱分不了,我就剩一点钱不买就好了。”同学们,这就是懂得互相谦让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啊,我们一定也要领悟这些习惯,帮助他人!

以后我们也要像孔融一样尊老爱幼,为我们的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读中华美德读后感篇4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品德、精神和气质的基础。它包括了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信、自尊自强等等很多种,这本《中华美德颂》则将这些美德以故事的形式完整的展现了出来,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美德。

书中讲了很多故事,都很感人。但我觉得,只有母爱才是最令人感动的。汶川地震,人们在救援时发现一位被压死的母亲,她身子弓着,双手撑地,好像在拼命护着什么,当人们的废墟清开,发现他身下躺着一个毫发无损的孩子,医生打开孩子的被子时,发现一只手机,屏幕上有母亲费力敲出的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唐山地震,玉树地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向我们展示着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与力量;母爱是无私的,永远会保护着你,伴你一生。还记得那次我因嗓子化脓而不得不做扁桃体切割手术后,我因麻药药效未过,一直昏迷未醒,是妈妈一连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坐在我床边,只为了让我一醒来就见到她。我手术后不能乱动,是妈妈一连好几宿没合眼的照顾我,只为了我有需要时可以随叫随到。我……这种爱,血脉相连,温暖着儿女的感情,这种爱,瞬间迸发,震撼着无数的`心灵。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

对我们的民族来言,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人们心灵的生长;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撑人们挺起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鼓舞着人们前行的脚步。

读中华美德读后感篇5

合上《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依然在脑海中辗转浮现,然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花木兰那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花木兰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古典人物形象,长篇叙事诗《木兰辞》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绝唱,吟诵至今。

花木兰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幸福地嫁人,平凡地终老一生。但谁曾想,柔然入侵,父亲病重,国事家事内忧外患,她为此毅然放下了女子的柔弱,拿起长剑,拉上骏马,掩上柴扉,女扮男裝,踏上征程,代父从军来履行为国之民、为人子女的职责。

花木兰出征了,试想,一名女子在一个全是男人的军营里行军打仗,该是多么的不容易!作为一名少女,离开了闺阁,投入战场,无异于投身到另一个世界。风餐露宿,刀光剑影,她与男人同吃同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还需要小心翼翼地隐藏好自己女子的身份。然而,她却从未畏惧和退缩。

?木兰辞》中有诗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寥寥几句,却写尽了战争的艰辛残酷。闭上双眼,仿佛都能看到战场上黄沙漫天,血肉横飞,花木兰目光如炬,视死如归,在战火连天的敌阵中和将士们浴血奋战,左右突围,杀出一条条血路,也因此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样殚精竭虑、刀口舔血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二载,“征途万里关山道,谁识将军是女郎”,花木兰从一名闺阁少女成长为铁骨铮铮的将领,不仅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胆识,更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与领导能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面对朝廷丰厚的赏赐,花木兰不慕权贵,不羡荣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踏花归来马蹄香,花木兰荣归故里。年迈的父母出郭相扶,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小伙伴们争相来见。木兰梳起红妆,还其女儿本色,多么的自豪!

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不露痕迹,多难。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是多么强大!但最让人动容的是,功成名就之后,她依然保持着一颗初心,只愿策马归家,与父母亲人团聚。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懂得家庭的温暖。

春华秋实,四季更迭,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不过是生之微末。而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却被人们传唱了千秋万代,感染着一代代人,鼓励着所有的女子,自立,自强,自爱。金戈铁马木兰香,忍使须眉对影惭。女子一样可以建功立业,做出自己的成就,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读中华美德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