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4-03-18 17:10:45 分类: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是对我们已经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回顾和反思,优秀的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7篇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 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计算题: 8÷9= 4÷7=

学生一看是这样两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气,说:“这么简单的两道题啊!”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男女两组比赛,男生算第一题,女生算第二题。一声令下,男生埋头算起来,思维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没有动笔,我示意她不要说出答案。我转了一圈,大部分学生在已经做好的学生的提示下都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个别男生还在计算。

汇报后,我引发学生思考:8÷9= 0.88和8÷9= 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个导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 之后,再出示两个数相除的算式,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用分数来表示商。

本节课,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却并没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归纳。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数是一个数。这说明课前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没有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时要多查阅资料,以便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2

学生有了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分数除以分数的时候显得较为轻松。同前面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课上一样,我在课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和学生来画图,通过画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算理。

在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未象书上一样用的“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而是让学生用被除数和除数来说一说,学生可以这样来说:“被除数除以除数(0除外),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我觉得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清究竟是怎样的计算方法,明白到底是哪个数乘哪个数的倒数。

本节课在练习十一第11题花的时间是比较多的,我是这样做的:

“学生先计算,然后分别把商与被除数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事先做好板书并交流好计算结果。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1:被除数都是3/4

生2:都是分数除法

师提示:观察一下除数,3和3/2?

生:大于1

师:请你再比较一下商和被除数,你能发现什么吗?

通过交流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的结论:

生1:除数比1大的时候,商比被除数小

生2:除数比1小的时候,商比被除数大

生3: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按照教学要求,已经达到这道题的教学目标,但是我又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个规律和前面分数乘法中的规律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其实可以把分数除法转化成乘法再来比较也是可以的。

如比较4/7÷2和4/7×2的大小,4/7÷2其实就等于4/7×1/2,求的.是4/7的一半,而4/7×2指的是4/7的2倍,所以一下就可以比较出大小了。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3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开发潜能的过程,而影响甚至决定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就是教育者一手为学生制造的具体的学习环境,则构成这一环境的每一处细微动作,就都有可能成为决定学生一生命运的智力“开关”。由此,我们大到对同一教学内容、小到对某一教学细节不同的处理,均会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关注学习起点

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而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需的知识准备,它包括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如本节课中学生面对“分数除以分数”会自然而然地根据题型特征及相互关系,运用商不变性质转化成“分数除以整数”来计算,更有少数孩子能大胆地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类推。因此,“分数除以整数”应是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也是逻辑起点。关注并立足学生现实起点的学与教,其学是积极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富有创意的,其教则更为有效和富有针对性。

二、拓展探究空间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数学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我努力为学生提供把自己已有的知识状况展示出来的时间和空间。前者根据分数除法算式本身内部的联系,学生进行简单罗列,教师稍做引导就由学生探究出学习内容。后者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他们在面对新知时,自己主动去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储备,并对新知产生构想,做出创造性地解决。这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还学生为主动探索者: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4

分数除以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就内容而言相当简单,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

1、回顾:我先让学生回顾我们前几天学的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并相机在黑板上用字母表示,而后让学生根据字母形式说说计算法则,让学生体验到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2、探究: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先估算,然后进行尝试计算中,因为受到前两节课知识的正迁移,班级中50人中有48人做对,针对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我直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生回答非常精彩。最后学生比较“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鼓励用字母来表示。

3、延伸:在巩固练习后我让学生做一做“6÷9”和“6÷0.25”,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样适用于整数和小数除法。

应该来说我对这堂课是较满意的,因为我听到学生精彩的回答;看到了学生体验成功后的笑容;自身也体验到上课给我带来的愉悦。我高兴之余想到,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我们的教师拥有一些先进的理念,但少了一种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恒心。只有在课堂中体现自己的新理念,那我们的新课程一定会走的更远。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5

分数除以分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分数除以分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充分考虑学生认识基础与年龄特点的情况下,设计本课时突出以下几点:

整个教学过程从复习、探究新知、练习巩固、质疑总结比较顺畅,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主动进行探究,并总结出计算法则。而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1、突出复习的作用,利用知识的迁移,把前面的知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知识融入了复习题中,并以应用题的形式巩固除法的几种类型。

2、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与图形结合的形式,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积极探究。

4、练习设计有层次,训练扎实,并有一定的思维性。

5、课堂上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积极进行鼓励,发积分卡,激励学生。

不足之处:

1、课堂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体现的不够。

2、少数学困生应多点指导和辅导。

3、思维训练的力度有待加强。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6

今天执教了一节《分数除法(一)》的数学课的教学。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内容涉及到以前整数除法意义的复习,加上本节教学知识点――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方法,设计难度除内容多外且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备起课来难度较大。不过越是有难度的课自己还偏偏有一种想要挑战的心理,毕竟自己迟早是要讲的,而且这样的讲课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只是为了一节精彩课的展示而有意避重就轻也许恰恰就失去了上课听课评课的本意了。

自知自己对于数学学科的造诣不是很精深,但个人感觉数学课应该要把握住几点:教学语言凝练、具有启发和点拨的作用;流程设计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习题设计体现由浅入深的梯度性;教学覆盖面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也许是个性使然,或者是文科味道较浓的教学风格,因此执教较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也很喜欢赋予它一种文质兼美的特点,喜欢让知识性较强的数学课也能带上情感的韵味和兴趣的刺激。尽管事先对于教材进行了一番分析和思考,对于课堂情景和学生进行了预设,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也做了格外的注意和设计。但实施起来之后,自己之前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由于内容过多,加上课上生成的东西自己也没有做到较为妥当的处理,不可避免的遗憾随之而来,即课堂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学生的学显得不够扎实和深透,自己在教学课件等一些形式的利用上与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没有达到一个有机的统一。度的失衡使得这节课不免流于形式而略显不实,假如在个别地方善于取舍或是科学的估计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的容量,那么遗憾也许会降到最低程度。

通过今天的讲课,感觉收获很多,要学习的、要改变的、要给予学生的还有很多很多。教学,真的是一门永远探究不完的艺术。即便今天的教学没有任何遗憾,即便学生的表现十分精彩,但我仍然知道,自己距离那种“突破”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篇7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等。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还可以培养了学生听,说,交往和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是这样处理《分数除以分数》这一课的,我把书本的例2计算5/14÷10/21改为一块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8/25平方米,宽是2/5米, 长是多少米?接着就问:“怎样列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8/25÷2/5”接着又问:“会计算吗?”学生们又说:“会。”接下来先请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汇报结果时,①有的小组说我们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8/25÷2/5=0.32÷0.4=0.8(平方米)

②有的小组说因为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都是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我们认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也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所以 8/25÷2/5=8/25×5/2=4/5(平方米)

③有的小组说我们把除数是分数的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进行计算,8/25÷2/5=(8/25× 5/2) ÷(2/5×5/2)=4/5÷1=4/5(平方米)

④有的小组说,我们利用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是这样想的,几和2相乘等于8,几和5相乘等于25,可以推断出这个数是 4/5,所以8/25÷2/5=4/5(平方米)

⑤有的小组说,分数乘以分数可以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那么这一题计算方法也可以用分子4/5(平方米)相除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除乘的积作为分母,所以 8/25÷2/5=(8÷2)/(25÷5) =4/5(平方米)

当学生们说出这五种方法以后,我让他们再小组讨论这五种方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分数。再汇报结果,得出①④⑤对于特殊的分数可以使用。②③相比②简便,③麻烦。最后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除以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和前面学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联系起来,得出统一适用的分数除法的法则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乘以乙数的倒数。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新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享有发言权,可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同学们,同时也可以倾听其他同学们的意见。通过两次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所学的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