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骄傲观后感最新7篇
不少人写观后感时要注重结构和层次,不要零碎无章和概念混乱,通过文字表达观后感,我们可以深刻地记录下电影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华骄傲观后感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骄傲观后感篇1
9月1日,开学第一课上映。2017这一期,主题是“中华的骄傲。”
什么是中华的骄傲?中华上下五千年,最值得骄傲的,莫过于中国渊博的文化。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举世闻名,有人说过:“一辈子中国人可以学会其各国的语言,而外国人一辈子都学不完中华文化。”事实亦是如此,至今没有人可以,甚至是敢说,自己完全学会了中华文化。而却又不少人说自己完全学会了英语。由此便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外国老人理查德,已经白发苍苍,却对中国文化爱得至深。他22岁来到中国,如今已经不是那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了。然而,当初他一心钻研中文,到现在,依旧没有放弃。他用尽了财产,差不多33万多美金;用尽了时间,这漫漫几十年……他44岁得了心脏病,多次动手术……他的朋友,严迪新,脊柱上长了肿瘤,有时候痛的`说不出话来,却依旧不放弃中文。理查德说:“有一天,我突然不能在中国待下去了。因为我的签证有问题。我当时就很难过,我说我不要离开中国。当时多亏了迪新,把我的故事编制成故事,好多人来助我一臂之力,才得以留在中国。”电视前的我,清清楚楚看见,理查德得双眼湿润了……他花费了无数心血,一个外国人,掏心掏肺,为中国文化做奉献。他把各本字典的字词,一一搬到自己创建的网站上。这一举,花了足足八年!!一个外国人,都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感染到这个程度,身为中国学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中国文化,渊博,有趣,震撼人心。这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骄傲啊!
中华骄傲观后感篇2
9.1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内容主要是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彩的节目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公开课教室别致新颖,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到时,32名来自各地的小学生将排排坐好,和台上的主持人“老师”互动,非常有趣。在《开学第一课》中,郎朗携带他的两位高徒亮相。著名钢琴家郎朗竟和一位来自意大利拥有53根手指的神秘来客一起现场合奏,让我们目瞪口呆!一位10岁,一位12岁。他们将与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比拼钢琴弹奏,弹奏曲目是《野蜂飞舞》。
这个意大利机器人名叫teo。与人类不同,teo有53根手指,几乎覆盖大半个键盘,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弹奏任何钢琴曲。机器人真厉害,我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制造更好的中国机器人。
96岁“诗译英法第一人”,讲述长达六十余年翻译人生
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是本次《开学第一课》最年长的嘉宾。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诗经》、《李白诗选》、《红与黑》等中外名著都是经许渊冲的翻译后才得以流传国外或引进国内的,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看了节目,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华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中华骄傲观后感篇3
看了《开学第一课》深深觉得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中华民族的盛世蓬,在当今历史中有几个国家用5000年来形容文化的长度,又有哪个民族能够创造出如此灿烂的华夏文明?我想这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是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引以为豪的文化。
然而,总有那些被金钱、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人们,将一个个古村落,变成了高楼大厦,将一处处文化遗址改为了钢筋水泥,将一个个常见词汇变成了广告牌、宣传单的同音错字,这难道是社会发展的走向吗?如果传统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岁月洗礼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文字得不到正确的利用与传播,为何还要一代一代去打磨、完善。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当列强的炮火轰开了紫禁城的大门,我们的文化就被践踏在别人的脚下,当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孤零零的伫立在哪里,曾经的金碧辉煌只能出现在文字中,我们的文化就被无情的洗劫抢掠。
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经历了一场场浩劫,可是中华民族在炮火中完成了凤凰涅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华民族又踏进了强国之林,当经济政治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有些人眼中似乎忘记了那场浩劫、似乎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一个个网络用语与雨后春笋,而那些“之乎者也”似乎该扔进了博物馆。
然而,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人文素质、有助于传播思想文化、有助于了解民族历史,正是因为我们很好的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有了内涵丰富的中国语言文化,才有了历经千年的中国汉字文化,才有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再一次向我们重申了传统文化精髓与重要性,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能力有义务去传播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魂成为民族复兴的基石。
中华骄傲观后感篇4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而展开的。
首先是由吴磊哥哥给我们带来的一首歌——梦想开始的地方,激情十足,给我们开学第一天带来了一个美好的开端。
接下来由主持人撒贝宁老师给我们请来了王宁教授,她给我们讲解了汉字的来源。王教授说:“汉字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石,带领我们穿越历史,感受未来;所以大家要好好学习汉字,好好去体会。”
紧接着由主持人董卿请出了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他研究中国汉字达45年之久,他被中国汉字的魅力深深吸引,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废寝忘食,努力学习,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在拿着卡片学习汉语,汉字几乎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为了深爱的古汉字研究,他花了差不多30万美金,依然无悔。他的最后那句话令我深深感动:“中国人的帮助让我深深感动,我爱汉字,更爱中国”。他就是理查德·西尔斯。从我的内心来说,一位美国人他的母语是英语,他不顾一切地研究中国汉字,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来自意大利、美国等各地的人们都热爱着中国汉字,中文系的师生们就像茉莉花一样把中国汉字的芳香播散在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也不例外。
世界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为我们讲解了中国诗词的“三美”:
第一是意思美、内容美;第二是形式美;第三是音美。文字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怀、志向和源远流长的历史。翻开一本书,领会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米斯巴。她用深情的语调向我们讲述了她的老师——杨老师和常老师放弃在中国教学而来到巴基斯坦教汉语,她受老师传播汉语的影响,她说:“为了促进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她决心在巴基斯坦传播中国文化,奉献终生。”她的话让我潸然泪下。
最后,吉克隽逸演唱了一首《千年之约》,表达了对米斯巴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为了祖国的强大,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就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中华骄傲观后感篇5
汉字,我为你骄傲!
5千年的沧桑岁月,5千年的风风雨雨,5千年的悠久历史,5千年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铸就了你,汉字!你走过了5千年的风雨,踏遍了你漫漫的人生路——5千年以来,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在甲骨上书写了你,诞生了你——1个朝气蓬勃的生命!5千年千变万化的岁月,108个截然不同的朝代,从甲骨到竹简,从竹简到纸页,你被华夏人民书写得愈来愈流利;也随之被修饰得愈来愈玲珑美观。走过了5千年,漫长的岁月里有不知多少人士为你痴狂!
汉字,我为你骄傲,我为你生动的形象而自豪!你是1种独1无2的字体,是1种令人心醉的艺术!世界上无论是任何1种文字,也抵不过你的美丽——构成英文的字母虽然简单,但没有任何形象和艺术感,而汉字却是多么生动形象。“山”字是间的1竖,仿佛是山群中颇为峻峭的峰峦,两竖则是林立的连绵不断的山峦。1个看似简单的字,却风趣地把自然山川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又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汉字,我为你骄傲,我为你有丰富的字义而自豪!你,1个看似平凡的字体,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意义。世界上无论是任何1种文字能够单纯得反映多种意义。1个“汉”字,拥有着5种不同的字意。正因为你有多种字义,才与另外的“汉”字汇成词语和深奥的成语。你笼罩着1层神秘的面纱,开辟了1条探索之路,让人去发掘去回味。
汉字,我为你骄傲,我为你是世上当之无愧的艺术品而自豪!世上众多的文字,唯独你——汉字是件艺术品,是1颗璀璨的明珠。中华儿女们1番出神入化的书写,把你写得有声有色。古往今来,祖国涌现了1批又1批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充实地体现你的魅力。流传至今的1篇又1篇书法佳作,没有人不为你汉字婀娜多姿所怦然心动,赞不绝口。
汉字,我为你骄傲,为中华民族有你这样的国之瑰宝而自豪。
中华骄傲观后感篇6
昨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感触很深。
一首欢快的曲子,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开学的深深喜爱。今天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振奋人心的武术、有逸韵悠扬的琴棋书画、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艳丽的瑰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说明了诗人对国家的爱国精神永存在我们心中。
就在我们和汉字打交道时,也有一位外国友人在忙着研究汉字,他被人们称为“汉字叔叔”。他得到这个称好不仅仅是他热爱汉字,还有他研究汉字的那份坚定不移的心。他叫理查德,是位美国友人。他为了完成这个事业,花费了毕生精力,甚至是自己所有的钱财。话说他有一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将要离开中国。话语间,他有几度哽咽可见他对中国是那么的不舍,祖国啊,我也深深地爱着你!
我们说这中国话,做着中国英雄梦。最近很火的那部电影,主演——吴京。我心中的英雄告诉我:“受到挫折之后继续拼搏,才能更加坚强,更好的保护亲人,保卫祖国。”好感动啊,这就是我大武术人精神!
最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巴基斯坦的那位中文系教授。她叫米斯巴被誉为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她之所以能获得这个称号,是因为一对夫妻,一对中国夫妻。他们放弃了自己富裕的生活,来到巴基斯坦这个贫穷的地方,教那里的人们学习中文,这是一种广大的胸怀,我敬重他们!他们把那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那群孩子也把常教授当做了自己的家人,把常夫人当成自己的妈妈,常教授他们无私的爱浇灌他们的学生。
她们的爱得到了回报,米巴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文系教授,她说,她将会像常教授那样,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中文教育事业。建起一座中国与巴基斯坦沟通的桥梁。我被他们之间的故事深深感动了。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因为我们有爱,有让人望而生畏的武术,多才多艺的琴棋书画。
中华骄傲观后感篇7
今天,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 ,这个综艺每年的9月1日都会播出。
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说起。在这节课上,撒贝宁带着一个仿制的甲骨上台,讲述中国汉字强大的生命力。甲骨上是“雨”的象形文字,不少小朋友没认了出来。撒贝宁说,这个字穿越了三千多年历史,到今天依然能够认出来。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理查德·西尔斯,1950年出生,美国人。他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网友深受感动,因此称呼他为“汉字叔叔”。一次心脏手术差点夺去了“汉字叔叔”的生命,在病榻上,他开始思考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由此萌生了电子化《说文解字》的念头。2002年,“汉字叔叔”创建了汉字字源网,由于得不到关注和资助,他陷入贫困潦倒、旅游签证到期、护照被没收、第一次面临限期离开中国的窘境。
“汉字叔叔”并没有因此放弃。“我总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一个年近七十岁的外国人,都在不断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
王宁,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汉语研究与教育工作长达六十余年,是现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专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其中,“甲骨文”也是王宁教授研究的汉字之一。
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汉字造字的意图告诉我们:看清道路,奔向目标。
一笔一划中涵盖丰厚的历史底蕴,汉字带领我们感受过去,思考未来。它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汉字是中国古代悠久文化的源头,文字,体现着中国人的情怀和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