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春》教案最新6篇
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课《春》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课《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基本掌握邀请舞的跳法,学会在音乐间奏中找朋友。
2、两人一组,合拍协调的完成动作,体验与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两位教师跳集体舞。
2、幼儿能基本区分左右方位。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边唱边跳集体舞。
(2)学习歌曲,要求唱准附点,并注意跳音的运用,以表现出跳邀请舞时的欢快。
2、学习男女不同的邀请动作。
(1)教师简单介绍邀请舞和别的舞蹈的不同。首先,邀请者应走到另一个人的前面,用动作告诉对方“我想邀请你跳舞”,而另一个人也用动作回答对方“我愿意和你跳舞”。
(2)教师示范男女不同的邀请动作,然后哼唱乐曲第1、2小节,要求幼儿合上音乐节拍,在第一小节做邀请状,第二节还原。
男孩动作:双腿并拢站直,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背后,弯腰做邀请状。
女孩动作:双臂自然垂于体侧做拉裙子状,右脚向后,脚尖点地,双腿屈膝半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学习舞蹈动作。
(4)教师做邀请者与全班幼儿共舞,要求幼儿边唱边跳。
第一遍: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提示动作要领。
第二遍:提醒幼儿注意在舞蹈中眼睛要看着对方。
幼儿两人一组和合拍协调的舞蹈,注意与对方用目光交流,体验共同跳邀请舞的快乐,知道在间奏处交换舞伴。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歌词浅显易懂,而且舞蹈动作和歌词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适合幼儿学唱和表演。幼儿对两人一组的邀请舞很感兴趣,对男孩女孩的动作都学得很认真,在边跳边唱的过程中,幼儿心情愉悦,既能大胆地学跳邀请舞,唱的兴趣也很高。
音乐课《春》教案篇2
一、活动内容:
音乐游戏——碰一碰
二、活动目的:
1、听音乐合着拍子做走、跑等动作,学习创编各种与同伴“碰”的动作。
2、认真听指令并做出反应,随音乐有节奏地游戏。
三、活动准备:
准备宽敞平整的场地、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以《碰一碰》作为背景音乐,律动进场。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幼儿回答:碰一碰)
师:如果我们一起来玩碰一碰的游戏,小朋友想要碰哪里呢?
(引导幼儿说碰肩膀、鼻子、眼睛、脚丫等。)
3、让幼儿根据音乐同教师有节奏地进行问答训练。
⑴教师出示分别画有五官的图片,出示节奏图谱进行练习。“××∣××∣×-”
⑵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指示,与邻座伙伴碰一碰。
⑶师与幼同唱歌曲,让幼儿来问“碰哪里?”,师答“××碰××”。
⑷由教师来问“碰哪里?”,幼儿根据图谱回答“××碰××”。
4、音乐游戏:碰一碰
⑴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幼儿在活动区四散站好,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唱歌边合着拍子走,到第二个“碰一碰”时停下,与所找到的朋友面对面站好,幼儿唱“碰哪里?”,师跟着节奏答“鼻子碰鼻子”后,幼儿便与找到的朋友两人一组随最后一句互相轻轻地用手碰一下对方的鼻子,一拍一次。
⑵讲明规则:
唱到第二个“碰一碰”时,幼儿必须找到朋友。
幼儿必须有节奏地说与做,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部位轻轻碰一碰。
⑶前几次游戏由幼儿问老师答,小朋友根据老师的指令来碰相应的身体部位。
⑷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此游戏。
5、活动结束,简要点评。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由于我采用了边唱边和幼儿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的动作。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触、与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使孩子体会到了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动作,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赏”“碰触”的热情,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圆圈的动作、换朋友的动作我又是以游戏的形式在商讨中引导幼儿学习的,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由表现、自主创编的愿望,同时幼儿在艺术审美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
音乐课《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逐步对歌曲的开始和结束作出正确反应。
2、愿意学唱歌曲,学习尊重家人。
准备材料:歌曲《好娃娃》、钢琴、磁带
重点难点:听琴声对歌曲的开始和结束作出正确反应。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搬椅子走步,将椅子摆放成半圆形。
2、听老师弹琴,复习歌曲《我上幼儿园》。
3、学唱《好娃娃》。教师先放几遍录音机,让幼儿熟悉曲调和歌词。老师弹琴,师幼一起学唱歌曲,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哪儿开始,哪儿结束,要控制好。
4、幼儿分组表演歌唱《好娃娃》。
5、做音乐游戏《小手拍拍》,结束音乐活动。
音乐课《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舒缓优美的特点,联想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
2.尝试听辨乐句,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在讨论与操作的过程中相互合作表现乐曲,共同解决困难。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春绿江南》片段、ppt《春绿江南》。
2.图谱、纱巾。
3.五种颜色的椭圆形彩纸,背后贴有双面胶,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赏春欣赏ppt春景图,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江南是哪里吗?江南是指长江以南,我们张家港也属于江南地区,我们江南的景色很美,特别是春天这个季节。现在就请你们跟着镜头、跟着音乐去感受江南的春景吧!
二、听春
1.再次欣赏,听辨乐句。
师:刚才我们感受春天的时候播放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叫《春绿江南》。那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可以在每一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
2.出示图谱,感受乐句的不同。
师:刚才的每个乐句都一样长吗?原来前面两句短,后面三句长,第二段也是这样。
3.随图谱起伏,画波浪线,感受长短乐句。
4.认识乐器,模仿弹琵琶的动作。
5.游戏"传纱巾",感受乐句。
三、舞春
1.随音乐自由起舞,想象春景,表现乐曲的柔美。
2.画下心中的春景,激发想象力。
3.扮演春景物,随乐句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4.五人为一组,尝试设计图谱,合作春景图。
5.分小组展示创编结果,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四、探春师:你们展现的春景图可真美,那让我们再到大自然里去寻找更多绚丽多彩的春姿吧!
活动延伸:
1.欣赏完整版的琵琶曲《春绿江南》,并用多种方式尝试表现乐曲。
2.欣赏其他民乐,增进对民乐的热爱之情。
音乐课《春》教案篇5
设计思路:
生活因为有了音乐才会多姿多彩,而这些欢快的、舒缓的、悲伤的等等各种性质的音乐正是由各种时值的音符组成,为了让孩子们更形象生动地理解并感受音乐的神奇与奥秘,我就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可爱的小音符》,音乐教案-可爱的小音符。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游戏的开展以及音符妈妈(全音符)、音符姐姐(四分音符)、音符宝宝(十六分音符)形象的教学具展示让孩子们感受各种音符时值的长短,并结合基本节奏型巩固提高幼儿对音值、节拍的感悟及表现能力。
目标:
1、 体验全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时值变化带来的趣味性。
2、 初步了解三种音符结构及基本节奏型,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音符时值长短。
准备:
自制“音符小楼”(全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地面布置音符列车、音乐
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课题
1、听音乐自由表现进教室,幼儿教案《音乐教案-可爱的小音符》。
2、比较两段音乐的不同。
二、感知音符时值长短
故事《音符小楼》,形象感知全、四、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
梗概:音符妈妈喜欢一个人住一层楼,音符姐姐喜欢一个人住一间房,音符宝宝喜欢四个人挤一间房。
三、表现音符时值长短
1、游戏《变变变》
2、游戏《音符列车》
四、匹配相应节奏型并表现
1、为音符小楼安装门牌。
2、邀请小音符。
a、 全音符 用喂- - -叫喊请出
b、 四分音符 用敲门请出
c、 十六分音符 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节奏型
五、律动延伸,继续感知
音乐课《春》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聆听《doremi》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dore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2、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教学重难点:
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doremi》:
(一)简介音乐剧《音乐之声》: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生性活泼、不安心当修女的姑娘玛丽亚,应聘到一个海军上校家里当一名家庭教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re、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二)、观赏音像资料,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唱歌曲《doremi》b段
1、视唱简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2、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
3、学唱歌词,注意音高、音准、节奏
(四)、学习歌曲《doremi》d段
1、运用五线谱读谱法分声部自学
2、请高音部的同学视唱歌谱
3、请低音部的同学视唱
4、二部合唱歌谱
5、练习合唱歌词
三、再次观赏电影片断,聆听完整的歌曲《doremi》
课后小结::
学唱歌曲《doremi》,让学生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在授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节拍、呼吸、发声、音准。通过节奏训练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稳定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调整唱歌的正确姿势,这种方法在唱歌课上作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在呼吸的常规训练中运用生活中的闻花香或者打哈欠掌握缓吸缓呼的方法,学生没有枯燥的感觉,很有兴趣很放松很快乐。通过表演《doremi》让学生观察了解音阶,从中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唱歌曲,结合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情绪。在学唱中我运用不同演唱形式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歌曲练习;在歌曲中感受音乐剧的魅力,师生合作歌唱表演,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和学习的无限快乐。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段,让学生思考音乐剧是靠什么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通过了解《音乐之声》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对老师的喜爱,同时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